2014年10月20日星期一

大棋局:2015大時代(二)

大棋局:2015大時代(二)

10,422

7
執筆之時,紐約棉花破五年底,每磅61.4美分,幾乎跌返去QE前價格。睇住棉花口價係咁碌,耶倫𠵱家最擔心嘅相信係,如果QE退場同加息會影響資產價,呢幾年就白做。
事實上,伯南克就曾經中伏。2008年10月聯儲局推出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Interest Rate on Excess Reserves,IOER),旨在QE時控制市場上嘅游資,聯儲局自己都驚印錢太多會搞出惡性通脹。IOER顧名思義即係銀行將多餘嘅錢泊係央行戶口時所得嘅利息,調高等同收緊銀根。
伯南克當時以為有計,出一招可以有兩個效果。事關IOER理論上亦會等同市場短期拆借息口下限,因為當存錢入央行都有0.25厘又冇乜風險時,銀行梗係唔肯用平過呢口價借錢出街。但事實證明伯南克中伏,聯邦基金有效利率一直係IOER之下,所謂下限變左封頂。

耶倫大玩凌波微步

點解會咁?伯南克計漏一條數。
QE係聯儲局買債,畀錢持債者。幾年過去,各大銀行同金融機構都錢太多,有錢冇碇使就泊係央行收息,結果單係呢筆錢已經有2.7萬億美元。
但呢個着數要銀行先有,非存款機構如兩房、Money Market Fund等唔可以咁樣賺息,就會將QE所得到嘅錢以低過IOER口價借出街,結果令現實嘅息口比IOER為低。講白啲,就係聯儲局息口睇場個位畀人搶咗去。
咁梗係唔得,聯邦基金利率分為目標利率同有效利率,目標利率指聯儲局希望達到嘅息口,有效利率指市場上實際行緊咩息口。過去聯儲局會用各種公開市場操作去調控息口,如果話聯儲局做完都控制唔到,咁好大鑊,所以明年開始耶倫會兩招一齊出。
第一係IOER。既然現實上IOER已變成市場上短期拆借息口嘅頂,不如順水進舟,就將其作為封頂,估計稍後聯儲局會將聯邦基金利率區間上限訂為同IOER一樣。
第二係ON RRP。隔夜逆回購(Overnight Reverse Repurchase Agreement,ON RRP)簡單嚟講即係將QE調轉做,只不過時期短同規模細。逆回購意思係聯儲局畀債金融機構,金融機構借錢畀聯儲局,到期後再交換。美國逆回購係收水而內地逆回購係放水,因為兩者角度唔同,美國從銀行角度睇,內地從央行角度睇。
由於回購協議要抵押品,而抵押品美國國債被視為無風險,所以逆回購嘅息口等同最低拆借利率,ON RRP打出嗰口息會成為benchmark,作為聯邦基金利率下限,即墊底。
可以見到,耶倫其實喺到玩緊凌波微步。曹植《洛神賦》寫伏妃「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凌」即「係上面」意思,伏妃係水波上面慢慢行,靚襪下面泛起漣漪好似揚起塵咁。IOER同ON RRP一頂一底鎖價,加息步伐飄住嚟咁微步而行,水波不興,衝擊就細。
美國退市同加息慎之又慎,其實反映心中無底,自己對所謂經濟復蘇都冇十分把握,怕稍有失誤就陷入二次衰退。其他國家唔係儍,過去幾十年硬食美國鑄幣稅,見你𠵱家關鍵時刻,當然係搶灘最好時候,中國就將部署多年嘅人民幣國際化在呢段時期搶攻。
美國有凌波微步,中國都有乾坤大挪移。(待續)
Mr. Tregunter
註:作者為《地利根德閣》blogger,著作有《樓市撈底攻略》 

大棋局:大時代(一)

大棋局:大時代(一)

13,822

12
■全世界只有美國,喺入口資源嘅時間同時將自己嘅貨幣輸出,於是佢就可以玩晒,可以印錢嚟買嘢,但其他人唔可以。 路透社
歷史已經證明濫印銀紙會亡國,但當今世界有一個國家可以。舉一個例子你就明白。
我哋去日本玩,要將手上嘅港紙換日圓,先可以喺當地買嘢。做生意一樣,入日本貨,要先換日圓,或者過一浸美金,然後再找數畀人。全世界所有國家都係咁,唯獨有個國家唔係,果個就係美國。美國同日本做生意,係找美金畀你;同中國做生意,都係找美金畀你。全世界只有美國,喺入口資源嘅時間同時將自己嘅貨幣輸出,於是佢就可以玩晒,可以印錢嚟買嘢,但其他人唔可以。
三十年代美元同黃金掛鈎,所以我哋叫美元做「美金」;七十年代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美元同黃金脫鈎,我哋嘅貨幣系統進入咗無錨貨幣時代。所謂無錨嘅意思係世界各國以美元為錨,講白啲,即係美元係莊,所以炒外滙九成都係以美元報價。

美元霸權拿揑技巧

美元雖然表面上玩晒,但美國對美元霸權嘅拿揑係十分有技巧,有一張圖表達得好清楚。
圖中三條線分別代表美國嘅名義GDP、實際GDP同聯邦政府總債務。美國因為越戰赤字嚴重,終於係七十年代取消金本位,自此美國債務就開始飆升,但債務同GDP亦步亦趨,而且債務一直比GDP略少。關鍵轉捩點係2012年,美國聯邦政府債務超過實際GDP,留下退市伏筆。(實際GDP以2009年嘅價格作為基數,即QE前之價格)
貨幣系統講到最後,也就一個「信」字。美國一直保持債務唔超過GDP,用意十分明顯,就係表達畀其他國家聽佢信得過,情況好似做生意去銀行借一千萬,銀行話要審批,生意佬就話:「我年年營業額過千萬,借你一千萬點會還唔起呀。」
QE乃應急之策,而非長久之策,就算連坐鑄幣稅莊家位嘅美國都明白,無了期過度印錢最終只會引來反檯。大部份人對事情嘅判斷都只係將現況延續,今日股市升,就覺得聽日多數都升;近兩年都QE,就認為將來都係QE。近幾年各國金融政策將價格曲線壓平,孳息曲線壓平,波動率壓平,用一句話概括就係buy time。事實上美國成功買咗五年時間,係時候再教育一下各國要分莊閒。
過去幾十年美國為咗可以印更多嘅錢保持一哥地位,不斷教育各國要儲美元。1997年索羅斯橫掃東南亞,教導我哋當國家嘅美元儲備唔夠多時就會有咁嘅下場。結果十七年過去,有一個大戶累積咗除美國外比所有人都要多嘅美元。
毫無疑問鑄幣稅係一種合法打劫。當美國着起西裝擔雪茄步出大門,掩住半邊咀笑以為人人中伏時,忘記咗眼前呢個將西褲揄上肚腩咬住口雲南小熊貓嘅大戶係咩出身。
棋逢敵手,就在2015。(待續)

Mr. Tregunter
註:作者為《地利根德閣》blogger,著作有《樓市撈底攻略》 

大棋局:2015大時代(序)

大棋局:2015大時代(序)



■人類史上最大規模嘅貨幣系統實驗將正式進入第二階段。 資料圖片
10月開始,如無意外美國將會停QE。
人類史上最大規模嘅貨幣系統實驗將正式進入第二階段。就係呢個時候,彭博大宗商品指數破五年低位,粟米、黃豆、小麥、大豆油全部破近四、五年底。冇嘢比呢個現象更具象徵意義,因為五年前係QE時代之濫觴,所有人都信奉印銀紙應該令一切越來越貴,但五年過去,大宗商品破底,歐洲徘徊通縮邊緣。如果印銀紙可以解決一切,昔日羅馬帝國唔會滅亡,國民黨唔會敗走台灣,津巴布韋應該係一流強國。

鑄幣稅搶錢

要明白印銀紙帶嚟嘅問題要先明白鑄幣稅概念。舊時用硬通貨時代,皇帝發覺唔夠錢使就將錢偷偷回收,熔咗佢溝入其他平價雜質,得到嘅金或銀自己落格,呢個就係鑄幣稅。
又或者發行大面額貨幣嚟填數。三國時期劉備入川發覺唔夠錢使,劉巴醒條橋畀佢,就係鑄「直百錢」,意思係一個直百錢頂得上漢代一百個五銖錢。結果幾個月過去,劉備政權府庫充實。
無論係溝淡貨幣嘅含金量定用大面額貨幣搞通脹,效果都係一個,就係掠奪百姓嘅民脂民膏。共產黨老祖列寧一早看透世事,連當今貨幣系統奠基人之一凱恩斯都要引用列寧一番話:「顛覆資本主義制度最好嘅辦法就係令貨幣貶值,通過連續嘅通貨膨脹,政府可以靜靜雞咁沒收百姓嘅財富,加劇貧富懸殊……一百萬個人入面亦唔見得有一個人睇到蠱惑所在。」
但隨住時代進步,平民百姓已經醒水,當聽到政府要印錢嘅時候,第一時間衝去擁抱實物同資產。大戶知道政府玩乜所以湧去買國債,平民見勢色唔對亦湧去買樓。
同樣係10月,歐洲好大機會開始歐洲版QE。有一種睇法認為,美國QE完後歐洲QE,歐洲QE完另一個大國QE,透過接龍嘅方法走數並逃避歷史嘅循環。
天下間有冇咁筍嘅事?(待續)

Mr. Tregunter
註:作者為《地利根德閣》blogger,著作有《樓市撈底攻略》

2013年12月1日星期日

85歲的李嘉誠在香港長江集團中心辦公室接受專訪

南方都市報獨家專訪李嘉誠全文(圖)





85歲的李嘉誠在香港長江集團中心辦公室接受專訪
【人民報消息】(編者按:亞洲首富、長實和黃系主席李嘉誠曾說遠離政治,但近日接受了《南方都市報》的獨家專訪。南都選擇2013年11月28日感恩節這個特殊的日子,以震撼性的五版內容面世。李嘉誠並說,若可以從頭來的話,他一定參政。)

當提及香港是“李家之城”、李家“地產霸權”等說法,李嘉誠表示他不認同。他說自己20多年前就已預見香港市場的局限,因此他是最早邁出海外投資的商人,在港投資早已不是重頭。不過,作為屈指可數的房產大開發商,李嘉誠對於目前樓市也表現出擔憂之色。

記者:在香港,有市民對記者說,香港現在就是“李家的城”,說你“地產壟斷”之類的,對此你怎麼看?

李嘉誠:1979年我收購和記黃埔之前,它在香港以外的地方是零投資,投資海外是由我開始的。當時我就知道香港的市場有限,我不斷到外國投資,今天證明我的做法是對的,如果集中在香港投資,根本是蠢事!二三十年前我已預見香港這個情況,不是我聰明,而是香港就幾百萬人口,能做多少生意呢?

其實和黃的香港業務占全球投資比例約為15%,長實在香港的投資占全球的約1/3,如果地產做得少一點,比例會更小。

記者:香港人對你最大意見,說你“地產霸權”?

李嘉誠:“地產霸權”實在是一個笑話,我們在外地賺的錢遠遠多於香港,過去兩三年我們在香港買入的項目較少,香港地價高,已看到不健康的趨勢,內地的地價也飛漲,我們也無法成功投得土地。

今年至目前為止,我們僅獲批出一宗總值只得30億左右的樓盤,位居最末,以致我們今年全年賣樓只得約40億港元,僅及過去兩年每年銷售總額260億-270億之間的15%左右,是13年來最差的一年。

若地產業務繼續艱難地經營,高價投地而虧本,就是對不起股東。我們是一家小心經營的公司,長實今天的負債比例是4%,和黃是21%,以其這麼大規模的公司而言,在外國是屬於低的比例,還有在加拿大的Husky,負債比例只有12%,也是非常低的,這是我做生意的原則,對於債務和貸款問題,非常小心處理,如履薄冰。我在1950年開始做生意,到今天已經60多年,經歷過不少風風雨雨,也一路走過來。

而且大家都知道香港地產市場一直由政府政策主導,不論從土地供應到投地條件的設計、房地產稅務政策等,並非由地產商決定,因此“地產霸權”並不屬於地產商。

記者:你剛才提到內地的地價飛漲很難買到地,那你怎樣看待目前內地的樓市行情?

李嘉誠:這個都不用我說,你看現在內地政府部門都說要調控樓市,說房價太高,不聽他們的話,還可以聽誰的話?

記者:那你也覺得現在內地樓市的價格已經太高?

李嘉誠:是的,價格漲太高,一般老百姓已經難以承受。所以近期也看到政府出臺了調控政策,譬如買二套房限貸等。現在投資地產的公司也有危險,要很謹慎,很小心,我一生的原則是不會去賺“最後一個銅板”。

數字1 以2012年為例,長和繫在全球總毛收入約4300億港元,但今年投資海外(新西蘭和荷蘭)的基建項目只有130億港元,而且實際動用的資金只有80億港元,僅僅只占今年長和系總毛收入的不足2 %,可以說微不足道;同時,我們今年在香港的貨櫃碼頭項目就投資了40億港元

數字2 長和繫在香港的中區擁有的物業大約有380萬平方呎,總市值1300億港元;內地方面,位於最佳地段的收租物業包括上海、北京如東方廣場等亦約有500萬平方呎,總市值至少400億港元,內地、香港兩地只是收租的物業市值就有1700億港元,全部海外收租物業市值只是內地、香港兩地的5‰

高賣低買本來就是正常的商業行為,但就全世界而言,從來沒有批評過我們撤資,惟獨香港傳言不斷,令人遺憾。

現在投資地產的公司也有危險,要很謹慎,很小心,我一生的原則是不會去賺“最後一個銅板”。

談政治:

香港不能“人治”


對於政治,李嘉誠表示他沒有參與,也無法預測和影響,對剛剛閉幕的三中全會細則他會一一研究。他強調,政府的權力要在法治的基礎上公平公正地落實執行政策,香港不能“人治”,永遠不能選擇性行使權力。

記者:外界都很好奇,你的投資決定在多大程度上是基於商業判斷,多大程度上基於政治分析?

李嘉誠:作為負責任的國際企業主持人,經營業務不能鋌而走險,一切必須以股東利益為大前提。世界上的投資機會和選擇,實在令我們應接不暇;集團可以挑選有法治、政策公平的環境投資;在政策不公平、營商環境不佳、政府選擇性行使權力之下,投資意欲一定相對下降。

我並非萬能,無法預測政治變化,也絕對沒法影響政治,我只能以我的智慧作出對股東有利的事,因為股東對我是非常信任的。

記者:這幾年有些企業家因為各種顧慮,表示在商言商,不談國事,商人要不要關心政治、談論國事,你怎樣看?

李嘉誠:我不是聰明的人(笑)。你提到的是明哲保身,不過如果政治問題真的沖著自己而來,擔憂也沒用。

我沒有參與政治,但我關心政治,政治跟經濟根本是手和腳的關係,假如兩者背道而馳,就難以處理,希望政治和經濟好,讓人民富國家強。我曾經說過:講真話,做實事,有貢獻。

記者:對於剛閉幕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李先生是否有留意?你對其中涉及到改革的舉措怎樣評價?

李嘉誠:我這麼愛自己的國家,一定都會去關注。我對經濟的改革,例如農民土地變成資產,讓廣大農民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和賦予農民更大財產權利,還有國企盈利上繳30%以改善人民生活,這些絕對是好事。還有國家鼓勵企業到外地投資,我在外國投資方面算是走前一點,可以說成功吧!

記者:那你覺得這次三中全會有哪些方面沒提及?

李嘉誠:提出的都是對國家前途有好處的,但沒可能讓13億人每個人都高興,但是我對國家是心存很大的希望和盼望。

記者:你覺得香港自由市場經濟信條是否開始被挑戰?一個更福利化的香港會是一個正確的選擇麼?

李嘉誠:自由開放的市場,重視“原則”和“法治”,兩者皆來之不易,但如果管治失當,也可以一夜之間蕩然無存。

至於福利化社會是否適用香港?關鍵是,我們要有選擇,要大家扶貧,也要自願,只能使用引導的方法;我相信,香港人一向熱心於慈善,樂意助人,對我來說,幫助低收入人士是義不容辭的事;但如果政府政策錯誤,不能解決社會缺乏上進機會的問題,只向有能力的人開刀,這是錯誤的,因為香港人都想創富,政府的角色,應該要令人人有創富的機會,而不是等待“搭救”。

記者:坊間傳聞香港的樓市政策影響你在香港的投資舉措,對此,你怎麼看?

李嘉誠:健康社會中政府與企業的關係是息息相關的。關鍵是政府的權力要在法治的基礎上公平公正地落實執行政策,香港不能“人治”,永遠不能選擇性行使權力。

我與香港或各國政府的關係都是建基於此的,不會因個別領導人或官員的變動而受影響,最重要是政策要令商界有信心。

“為官難,為民亦不易”,有時候我慶幸自己並未當官,因為為官者要面對如何平衡和解決不同權益的問題。

談接班:

暫不退休兒子隨時接棒


如果是對國家民族和人類有益的事,即使卑躬屈膝我也在所不辭,但若是為個人名利或公司利益,我絕對不會這樣做。

在去年宣布家族財產分配之後,關於接班、退休等話題就一直圍繞著李嘉誠。採訪時,李嘉誠也鮮有地公開評價了兩個兒子,對未來繼承長和系的大兒子李澤鉅更是展現出極大期望。

記者:透過維港投資(李嘉誠旗下投資公司),高科技投資已成為你的標簽。外界很難想象,一位八十多歲的香港企業家會對投資高科技企業保持如此高的命中率。你是如何挑選高科技企業進行投資的?

李嘉誠:我可以分享一個秘密,我非常喜歡讀書,每晚無論多疲憊,我都要看書,也很喜歡追求最新的科技知識。我還可以透露,除了Apple(IOS系統)和三星Android(系統),很快會有一個新的(手機)操作系統出現。我非常留意與自己從事行業有關的新資訊和發展轉變。無論做甚麼生意,你一定要喜歡和愛它,這樣才有進步。

記者:現在長和系的決定,在多大程度上是你的判斷,多大程度上是李澤鉅先生的決定?

李嘉誠:大兒子Victor(李澤鉅)大學畢業後跟我工作快30年了,現在他對整個集團細微之處比我更清楚。我原本打算提早退休,不過現在的經濟環境有很多變化無法預料。即使在下一個小時把公司完全交給Victor,相信他與所有同事也可好好地繼續經營,我不擔心。

記者:你覺得你的兒子會在哪些方面優於你?

李嘉誠:至少他受過良好教育,英文程度比我好(笑)。坦白說,我年輕時不喜歡應酬,Victor不喜歡的程度比我更甚。他是好丈夫、好父親,工作以外跟家人過著正常的家庭生活;他做事認真,對公司業務絕對清楚,心思細密,財政保守,跟公司同事關係非常好。

記者:如何評價你的小兒子?

李嘉誠:兩個兒子都聰明,但性格不同,我非常愛他們,他們也愛國。大兒子Victor循規蹈矩,工作認真,不偷懶;小兒子Richard(李澤楷)也聰明,很靈活,雖然喜歡玩,但這幾年他的事業有大改變,讓我安心不少。

記者:你之前說過考慮退休,還有計劃嗎?

李嘉誠:我已做好退休準備,但現在還沒有這個計劃。

談慈善公益

“基金會80%以上捐款用於大中華地區”


南方報業:您剛剛從陜西參加一個公益項目回來,今年還為基金會的公益項目去過哪些地方?

李嘉誠: 我6月出席了汕頭大學畢業典禮。9月赴以色列,見證以色列理工學院和汕頭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創辦“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基金會對此捐資1.3億美元。

南方報業:您宣布,把1/3的個人財產捐作公益慈善之用,放入名下的李嘉誠基金會。您捐這麼大筆錢是怎麼考慮的?又將如何選擇捐助項目呢?

李嘉誠:我深愛自己的國家和民族,力圖做一個值得人們尊重的人。如果沒有這個理想,就不會將辛苦賺的錢捐出來做公益事業。基金會主要做兩大範疇的項目:教育和醫療。我雖然在全球不少國家和地區經營業務,但我規定基金會80%以上捐款要用於大中華地區,今年的公益捐款就有40億元。

我相信,建立自我、追求無我是一種境界,因此做這些不是為了樹碑留名。我在家鄉捐建醫院時,當地領導要我掛上先父的名字。我說,如果父親天上有知,不掛名也知道我做了好事。

南方報業:您捐資在廣東建設起汕頭大學。我們知道,汕大的教育改革曾遇到不少爭議,您覺得如今收效如何?

李嘉誠:我堅信“知識改變命運”。我捐建汕大,想為教育作出貢獻,做個樣板。

汕大的規模雖然小,但極具生命力。過去7年,超過97%的學生在畢業後第一個月便可以就業。汕大最關鍵的是在教育改革方面的嘗試,如醫學院去年畢業的學生,部分既參加了中國的大學科目考試,也參加了美國執業醫生的資格考試。這個考試非常艱深,即使美國學生也不是全部能夠通過,但汕大的學生全部通過。今年又一批汕大學生也通過了。他們最後一年要到美國念書,李嘉誠基金會也予以資助支持。

當今,科技革命帶動世界發展。我喜歡新科技,所投資的科技公司有60家。我看到,中國有數以百萬的學生在世界各國深造,我對中華民族的未來充滿信心。

南方報業:在全球經濟危機的形勢下,普通民眾生活艱辛。企業家能夠為他們做甚麼?我們知道,李嘉誠基金會在全國特別是西北,資助幾百萬個貧困兒童做唇裂、白內障和小腸疝氣手術。特別是為貧困癌症患者提供臨終關懷服務的“寧養服務”,做這個項目您是如何考慮的?

李嘉誠:一個很冷的冬天,我一位朋友患癌症,住在私家醫院。我去探望他,他看見我非常高興,拉著我坐在他床邊。他後來睡著了,也沒有放開我的手。我心想:這個朋友很富有,得到一流的醫療照顧,但到這個時候仍然痛苦不已。而內地貧窮的病人沒錢接受治療,又怎樣度過呢?於是想到要去開展寧養服務。

汕頭大學醫學院設立了第一家寧養院,我鼓勵醫護人員:如果你們做得成功,我保證會在全國設立數十家寧養院,為貧困癌症患者提供免費寧養服務。

我知道,癌病病人的痛楚程度是最高的。有些人受不了,甚至會以頭撞墻,把痛感轉移到頭上。我告訴寧養項目的負責人,如果現用的藥物可幫助病人減少80%的痛楚,那麼若有新藥可為病人再減少10%的痛楚,即使價格貴一倍,他們也不用問我,可以立即轉用新藥。現在,在內地及香港至今已有42所寧養院,每年捐款增至1億元以上,每年受惠者在1萬多。

南方報業:現在的社會言論較為多元化,即使您在公益上做了那麼多事,仍然常常有不同的聲音,您是否對此感到困擾?

李嘉誠:如果認識儒、釋、道的精粹,便會明白人生很短,不應浪費時間去理會這些事,而應做正確的事。我看到基金會的工作每天都在進步,像在荒蕪之地種下大樹,讓後人有收獲,這是很高興的事。

基金會的資金,每一分一毫都是稅後才注入的,我心安理得。


談人生家庭

“希望成為一個有價值的國民”


南方報業:您覺得一個理想的人生是甚麼樣的?

李嘉誠:站得牢,挺得腰,走正路,有理想。我不認為自己是百分百的完人,但希望對自己國家和民族作出貢獻,成為一個有價值、值得人們尊重的國民。

我個人不懼怕死亡。假如我是一盞燈,能夠照亮一條路就好了。而且,我還留下有生命的基金會。這個基金會擁有自己的資產,足以長久地進行公益事業。而我的兒孫,誰都不能從基金會得到任何利益。

南方報業:您認為一生最難的是甚麼時候?

李嘉誠:人生各個階段都會有難處,但我最難的是日本入侵香港的那些年。父親病逝,不足15歲的我要挑起照顧母親和弟妹的重擔,當時還得了肺病,病情接近危險階段。但我還是充滿信心,告訴自己:我身為大兒子,要支撐這一家人的生活,還要為了前途“搶學問”。那些年,我除了幹活,就是在別人用來生火的廢書中找書看,修完中學課程。

直到如今,我每天晚上都要看書,了解新的科技知識及與事業有關的資訊。

南方報業:您曾說考慮退休,是嗎?

李嘉誠:我已做好退休準備,但目前世界政治和經濟局勢動蕩,我還沒有定出具體的退休時間。

南方報業:將公司業務交給下一代,您有信心嗎?

李嘉誠:我相信Victor(指其長子李澤鉅)隨時可以接棒。

Victor大學畢業後,跟我工作快將30年。他對整個集團非常了解,細微之處比我更甚。而且,很多同事跟隨我工作很多年,我相信他與同事會好好地繼續經營。而每間公司各自均設有董事會、管理架構、會計制度,足以起到監察與制衡的作用。

南方報業:您覺得兒子和您的風格有何異同?

李嘉誠:我們有許多相似之處。我年輕時不喜歡應酬,Victor更是如此,我們都不喜歡打領帶穿正裝。他在家是好丈夫、好父親,在公司做事認真、心思細密、財政謹慎,跟公司同事關係非常好。至於他比我強的地方,主要是受過良好教育,英文程度比我好。

我兩個兒子都是愛國的,但性格不同,我同樣愛他們。小兒子Richard(指李澤楷)聰明靈活,雖然喜歡玩,但也認真做事。他的事業這幾年在改善,讓我安心不少。

南方報業:您最看中和反感人的哪些品質?

李嘉誠:我重視人與人之間的真誠交往,並且要實事求是,有甚麼問題要講求數據,而解決問題要一矢中的,用最直接、最清晰的方法解決問題。我不會認同不誠實和自欺欺人的品質,也不喜歡思維固化、做事死板的性格;對於怒急攻心的人,更加不會對其妥協。

南方日報:您有沒有還未完成的中國夢?

李嘉誠:有。我曾經在一個演講辭中說︰“有一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好夢,我們祖國的土地五谷茂盛,連沙漠上都有良好的道路,有充足的水源。人口密集的城市風和日麗,商機繁榮……


記者手記

“李超人”的股票印件

這位85歲高齡的“超人”,思維和口才都仍然相當敏捷。

在後來拍照的時間,他任由攝影記者指揮,或站在這裏,或坐到那裏,不厭不倦,像是一個和藹而幽默的老先生。這位“李超人”揚起胳膊說:“我喜歡新科技的東西,選手錶也看有甚麼新的功能。”他的助手笑著說:“那隻是價值3000港元的表。”他卻繼續認真地說:“但是這真是好。太陽能的動力設計,吸收15分鐘自然光就可以運行62小時……”。

比起內地許多領導幹部和企業老板,他的辦公室非常簡潔。能夠顯示他非比尋常的身份的,是窗外壯麗的維多利亞港風景,以及一幅張大千先生贈送的畫。窗前,懸掛著一副對聯:“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尋平處住向寬處行。”臺子上,一溜兒擺放著6部電話,據說1號機是專門與他家人相連的。

我們發現,這裏還放著一幅股票影印件,上面有中文寫著“以此為鑒,可惕未來。這曾經是全世界最大的保險公司AIG。在2007年5月11日每股為72.97美元,總市值1895.76億美元;2008年9月16日兩者分別為1.23美元和167.78億元美元,市值跌幅逾91%。”李嘉誠助手說,他是想以此來告誡後輩。

(南方都市報)

2013年9月3日星期二

發達方法

其實發達只有兩種方法:
1 尋租(rent-seeking,即係利用政策剝削其他人做利益輸送,如圈地,醫生/律師發牌制,亦包括內幕交易)
2,博(risk-taking, 做生意係entrepreneurial risk taking, 買樓買股係financial risk taking)
rent-seeking必賺,但唔係人人有機會做。
risk-taking有隨機性,但前提係要高度投入/槓桿,同有運氣。
(就算你好比心機學琴/唱歌,其實都係高度投入,再加上運氣先紅)

例如巴非特就係以內幕交易月賺第一桶金,然後利用保險公司長期坐貨。
馬雲唔係有政府關係,再有軟庫入股,再加上有一定經營能力,但其實最重要都係1+2。

1同2都唔係的話,只可以打一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