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16日星期三

練乙錚 - 中東局勢緊張或受美國選情影響






   亞洲二大戰爭熱點(朝鮮半島、台灣海峽)相繼降溫,中東局勢卻日形緊張。零五年八月,伊朗現任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就職,與最高精神領袖卡梅內伊非常合 拍,二人都主張積極發展核技術。儘管伊朗強調這些技術不涉武器用途,但以美國為首的一些國家,對伊朗的說法抱很大懷疑,要求伊朗停止一切核原料的濃縮提煉 工作,但伊朗認為發展原子能和平用途是該國基本權利,拒絕要求。於是,今年三月,聯國安理會通過了對伊朗的第三次制裁。由於伊朗近年多次公開威嚇以色列, 要讓後者「從地圖上消失」,故以色列對伊朗漠視國際輿論、堅持發展核技術,抱很大戒心,兩國關係遂如火上加油,甚或有爆發武裝衝突的可能性。

   回顧歷史,以伊關係本來不差。二次大戰之後,以色列立國,伊朗是繼美國之後第二個承認以色列的國家;當時伊朗由親西方的巴列維親王統治,以色列身處中東 一眾阿拉伯國家之間,只有伊朗人不屬阿拉伯血統,故彼此有一種親切感。一九七九年,巴列維親王被回教徒激進派最高精神領袖高米尼推翻,伊朗開始視共同宗教 信仰高於血統分別,遂與其他阿拉伯國家聯手對付以色列,稱後者為「小撒旦」(美國是「大撒旦」),以伊關係遂開始惡化。儘管如此,在八十年代長達八年的兩 伊戰爭中,以色列採取「遠交近攻」之策(兩國之間,隔了伊拉克、約旦和敍利亞),一直秘密向伊朗提供和轉賣軍火;其後,伊朗由溫和派卡塔米任總統,與以色 列關係一度緩和,但○五年溫和派失勢之後,兩國關係又形惡化。

  以伊會動武嗎?很難說。以色列以求取「生存空間」為由,有多次主動襲擊其 他中東國家的「案底」;如果對方牽涉製造核武,以軍侵襲行動尤其迅猛果敢。七十年代末,伊拉克從法國購得實驗核裝置;以色列軍事專家認定該裝置可以生產核 彈原料鈽(plutonium),並且估計最遲於八一年夏天開始運轉,於是決定先發制人,於八一年六月初採取所謂的「歌劇行動」(Operation Opera),出其不意派兩隊共十四架戰機飛入伊拉克境內,把核設施炸毀。去年九月,傳出敍利亞在北韓的技術支援之下,建造生產核武裝置,以敍關係於是惡 化,雙方在戈蘭高地以色列佔領區邊界屯兵,劍拔弩張,但以色列聲東擊西,秘密派了四架戰機一舉又把敍利亞的核設施摧毀。不過,所摧毀的,到底是不是核設 施,國際上還有爭議。事後很久,以、敍兩國仍對此事避而不談;以色列方面明顯是為了避免其非法突襲行動遭受聯合國指摘;敍利亞則可能是因為本身是反核擴散 條約簽署國,獲北韓幫助生產核武材料,即違反條約,故不敢張揚,等於是吃了以色列一記悶棍。兩次證明,以色列攻擊鄰國核設施,絕不手軟。

   但伊朗的情況很不同。首先,伊朗距離以色列較遠,至少約一千四百公里,以色列軍機或鞭長莫及;上周傳出以色列空軍長程演練,似乎很有點聲勢,但據反對伊 朗動武的美國軍事情報專家Scott Ritter說,那不過是虛張聲勢而已,以色列以其軍事裝備水平,根本沒有這個本事。(Ritter是前美海軍陸戰隊隊員、前聯國首席駐伊拉克核武檢查 員,意見有其分量。)其次,伊朗聲明,若外國襲擊伊朗核設施,伊朗將停止石油出口,石油價格將再度急升;此非西方各國所欲見,故以色列必有所顧忌。第三, 伊朗軍備比伊拉克和敍利亞優勝,以軍軍機難以長驅直進,而且伊朗有中程導彈,可打到以色列,就算以軍能一舉摧毀伊朗核設施,伊朗也能有效反擊。若美國不聯 手,以色列會否獨自行動,的確成疑。

  那麼,美國會出兵嗎?按常理,似乎不可能。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戰事沒完沒了,已令美國在軍力上吃不 消,經濟上岌岌可危,如果油價再度飆升,衰退必然出現,而且不會溫和;如此,它怎可以同時再開闢第三戰場?不過,如果考慮美國國內政治因素,則又未必無此 可能。美國十一月總統大選,鹿死誰手,尚未可知,目前走勢,奧巴馬似乎看高一線。布殊及其新保守主義支持者可能估算,若選情繼續對共和黨不利,下屆由民主 黨入主白宮的話,中東政策可能出現大逆轉;到時在中東的美國勢力減弱,以色列不保,伊朗和「基地」將操控整個中東,石油供應問題勢必更難解決;為免此局面 出現,不如「盡地一煲」,把伊朗政權撤換,再慢慢由下屆民主黨政府收拾殘局。誰敢說「跛腳鴨」政府「無能」?

  此外,由於法、德、意三國 幾年之內都換了親美領導人,美國與歐洲盟國政府關係近年好轉;在聯合國,它不像在○三年發動伊拉克戰爭之時那麼孤立。亞洲方面,和平因素增加,美國不必花 太多精力和資源去兼顧。這些因素加在一起,或可讓白宮內的主戰派佔上風,增加發動攻打伊朗的可能性。如此,中東將更無寧日;亞洲各國,雖非直接波及,但經 濟受影響,好幾年不景氣,亦在所難免。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