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7日星期三

龔耀輝: 三十幾歲,真「大鑊」



   前言:三十會今年是五周年紀念,本周四﹙十八日﹚會有一個慶祝聚會。一連四日,四名三十會成員,分別寫出對三十世代的睇法。這篇是第一篇。

  六九年至七八年出世,三十幾歲人,本應是一生之中的黃金時間。但不知何解,這班三字頭的人,突然成為了社會上被同情的一群。蔡東豪在專欄撰文,指嬰兒潮的大佬,仍要在金融海嘯之下坐鎮。三十世代,sorry,你們未夠班,要等等。一名前《南華早報》記者棄筆求學,研究題目有關三十世代,致電訪問,「你們這群人,是否好閉翳?慘遭阻頭阻勢,無法上位?」三字頭,經常被標籤為「悽涼」。

運交華蓋

   事實是否如此?陳冠中在他的名著《我這一代香港人》中指名道姓,說他們的一代不知道自己有多幸運,並非是能力過人,但撞着香港經濟起飛﹙套用曹仁超的術 語,橫跨廿五年的大牛市﹚,全部乘勢而上。相比之下,輪到我們這一代,就的確是風水輪流轉,是交上惡運,左一巴右一巴,將我們打得人仰馬翻。

  一般人需要半輩子才親身體驗過的經濟周期,我們十年見盡。九七年從經濟頂峰滑落,九九年拜科網熱潮到二千年爆破,○三年沙士,○七年大旺,○八年金融海嘯引發大衰退。在生命的黃金十年,經歷四次經濟低潮,「運交華蓋復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我們這一代,確實坎坷。

  人有三衰六旺,經濟有起有跌。區區經濟衰退,其實沒有什麼大不了。幾年之後,股市樓市,「輸完又嚟賭過」,始終有翻身之日。但最大鑊,並非時來運到命途坎坷,而是以往在香港 work 的那一套,突然此路不通。這,才是三字頭最大的悲哀。

  平日經常讓人掛在口邊的「社會流動欠奉」,「大學畢業並非前途保證」,已經毋須多講。最攞命的是,從上一輩人身體力行傳下來,以往行之有效的價值觀,到今日三十幾歲這一代,全面崩潰。

傳統智慧失靈

  上一代是勤勤力力,省起儉用,努力儲蓄,供一層樓,買兩手滙豐,唔偷唔搶,一心安安穩穩,老來退休。這套價值觀,由上一代親身示範,到今天他們是安享晚年。

  三十世 代照做,卻碰得一鼻子灰。勤力工作非但只不再是向上爬改善生活的保證,隨時連工作飯碗都有機會不保。銀行工作一向是穩陣的代表,時至今日,銀行工作的你, 朝不夕保。買樓自住,有瓦遮頭,是你幼承庭訓。到今日,雖然一早打破樓價必升的神話,但發夢都意想不到,你連按揭都無法獲批,未能上會。到最後防線,聖誕 鐘,買滙豐,赫然發覺,三爬兩撥,一百「蚊」可以直插七十五「蚊」。揸滙豐等退休,原來又係呃人。

  這才是三十幾歲最大鑊之處。我們的生活模範,我們的學習對象,我們的理想境界,一下子發現原來此情不再。我們要靠自己,發掘另一條生存方程式。跟隨上一代的路途,不但只毫無保障,反而可以令你一敗塗地。三十幾歲人,接受殖民地教育長大。而殖民地教育,是教我們循規蹈矩,安守本份。但今日,本份,就是令你全軍盡墨的兇手。

  用這個角度看,三十世代是坎坷的。但亂世出英雄,當社會大亂重新洗牌,機會就待之而起。雖云懷才與懷孕一樣,遲早讓人發現,但並不表示沒有懷才不遇這回事。懷孕只須十月,但懷才十年,一樣可以慘遭埋沒。

  三字頭的人,要自救,就先要承認,以往能,不代表今天也能。例如社會團體。上一輩人覺得「三十會」不倫不類,既非政黨,亦非壓力團體,看似漫無目的,又似暗藏機心。但其實,這一類社會月台,才可以壯大並生存至今。君子群而不黨,現代人合則來不合則去,才能夠用最小公因數,維繫最多的同類人。我自尋我路,這就是三十幾歲人應有的氣概。

不可同日而語

  同樣地,我們要明白,未來自己的生活,不可能再用父輩一套照辦煮碗,必定是一套全新,兼且同樣無法傳授給隨後一代的生存方法。同枱食飯,各自修行,我無法指點其他人的路應如何走,但我們就算如何迷失,始終捱苦的過程,已經較上一代舒服。

  上一代經歷打仗,連溫飽都成問題。今日我們的困境,只不過是減少奢華,無法同日而語。

  三十世代,坎坷與否,在乎閣下心態。

2008年12月8日星期一

擺王冠一上檯!

一哥頭先響節目話股市唔使睇得咁悲, 今次睇18000點或以上....跟住個女主持對鏡頭講多次,明擺一哥上檯!!! 我睇今次唔只萬八咯, hohoho!

2008年12月7日星期日

天才,由一萬小時開始

我沒有算過我在考獲八級鋼琴之前,一共練習了多少小時的鋼琴。我只記得,考八級那一年暑假,當其他同學可以去露營、看電影、打保齡球的時候,我卻哪 兒也 不能去,唯一的「節目」,就是留在家中練琴。媽媽規定我每天至少練習五小時,如果媽媽剛好放假在家的話,我更要練習八小時。當時我只想暑假快點過去,我可 以去上學,不用再日以繼夜坐在鋼琴前。幸好考到八級後的次年念中五,要準備會考,我大條道理要求媽媽放我一年的假,不用再考上去。

  練習是痛苦的、孤獨的。但是除此之外,別無捷徑。最近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科學家計算到一條成為演奏天才的 方程式:就是一點點的天分,一點點的運氣,再加「不少於一萬小時的練習」。德國的柏林音樂學院向一批都是五歲開始學習小提琴,而現年為二十歲的學生進行了 一項研究,研究發現,要成為好的演奏者,抑或非常出色的演奏者,分別就在於練習時間。好的演奏者,平均已經練習了八千小時。而他們當中最出色的演奏者,則 練習了超過一萬小時。英國的神經病學家Daniel Levitin認為,人的腦部的確需要這麼長的時間去理解和吸收一種知識或者技能,然後才能達到大師級的水準。《每日郵報》還引述The Story of Success的作者Malcolm Gladwell在書中提到「練習就是披頭四(The Beatles)的成功之道」。因為披頭四在早期夾band的日子裏,一星期七天,每天都練習八小時,從不間斷。在他們大紅的時候,他們一共表演了一千二 百場,比大部分樂隊都表演得多。所以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分,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鋼琴家郎朗在接受英國《衞報》訪問時說:「沒有人會真的喜歡練習,我也不例外(現在他每日練習二至三小時)。只是,我不討厭練習。我會嘗試在練習當中找 一些新的樂趣。這對我很有幫助,因為感覺上不像是別人在逼你,而是你自己想從中得到一些啟發。」據估計,目前中國約有三千六百萬名年輕鋼琴學生,當這些學 生的父母得知郎朗在小時候被父親強迫日練九小時鋼琴,這立即成為他們創造第二個郎朗的金科玉律。

You too can be a genius (if you can spare 10,000 hours)

They say that genius is 1 per cent inspiration and 99 per cent perspiration.

Now scientists claim they know just how much sweat and toil this actually is.

It takes someone 10,000 hours of practice to reach the top in their chosen discipline, they say.

Studies suggest that top sportsmen, musicians and chess players have all put in this amount of graft.

Nigel Kennedy

Studies show that top musicians like Nigel Kennedy have all put in at least 10,000 hours of graft to be a leader in their field

Talent and luck are important, but it is practice that mak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being good and being brilliant, say the researchers.

A study at Berlin's Academy of Music looked at violin students who started playing at around the age of five, practising for two or three hours a week. As they grew older the amount of practice increased.

By the age of 20, the elite performers had each totalled 10,000 hours of practice, while the merely good students had accrued 8,000.

Of the 10,000 figure, neurologist Daniel Levitin told BBC science magazine Focus: 'It seems it takes the brain this long to assimilate all it needs to know to achieve true mastery.'

Extracts from Malcolm Gladwell's book Outliers: The Story of Success published in Focus describe practice as being the key to The Beatles' success.

In their early career the Fab Four would play eight hours a night, seven days a week while in Hamburg.

By the time they hit it big, they had performed live an estimated 1,200 times - more than most modern bands play in their careers.

2008年12月2日星期二

林行止: 假小說把經濟學普及化

  以小說形式傳播經濟學,近年蔚為風尚,唯其先行者為一位英國女評論家夏麗特.馬丁諾(Harriet Martineau, 1802-1876),她於一八三二年至三四年間,為了向大眾灌輸政治經濟學常識,據占士.米爾的《經濟學綱要》(J. Mill: 《Elements of Political Economy》),寫了二十三個短篇故事,編成一套十三卷的《解讀政治經濟學》(《Illustrations of Political Economy, Taxation, Poor Laws and Paupers》),銷路甚佳,「每月賣出以千套計」,但這些年來似未見人提及(這套精裝書〔二○○一年新版〕呆存書架久矣,可惜,就是沒時間沒閑情細細讀之);撰稿時上亞瑪遜網站查看,方知這套書今年一月才「再印」,而馬丁諾有三巨冊共千餘頁的自傳之外,評論其著作的書亦有多種,證明她是維多利亞時代輿論界的重要人物。

  馬丁諾之後百餘年,經濟學小說似乎沒什麼進展,直至一九八六年《致命的均衡》出版並成為暢銷書,所謂「教誨小說」或「說教式小說」(didactic novels)才再受學界垂青,此後出版的這類小說不少,但稱不上成行成市;到了新舊世紀之交,若干美國大學經濟學系把經濟學小說列為「必讀課外書」(textbook-novel),○五年美國經濟學年會還破天荒為「以經濟學小說為教材」開了一場研討會,經濟學小說終於正式獲象牙塔學者重視。據說目前起碼有四百多家美國大學經濟學系鼓勵學生以經濟學小說作為課外輔助教材。筆者拾美國論者牙慧,數度在這裏倡議本港大專院校應把這類小說列為經濟系學生課外必修書,因為通過把濟經學原理小說化,較易引起學生對經濟學的興趣,事實是,它們當中不少是不錯的「啟蒙」讀物……。

  最近十多年來,筆者在這裏評介過多本經濟學小說,如馬歇爾.哲逢士(Marshall Jevons,為二名經濟學教授把新古典學派奠基者及英國邊際效用學派奠基者姓氏合成的筆名)的《邊際上的謀殺》、《致命的均衡》及《奪命的冷漠》;葛爾布萊斯的《一個長俸教授》;羅拔士的《看不見的心》、《選擇─自由貿易和保護主義寓言》,還有韋德的《救救阿當.史密斯》……。筆者這些「書評」,據讀者「報料」,原來被整理「成文」,以〈奇案中的經濟學〉為題,貼於《東亞經濟評論》(www.e-economic.com/info /2713-1.htm)上。上網如此方便,筆者便不多寫了。

  今天再談經濟學小說,是讀了羅拔士的新書《萬物有價》(Russell Roberts: 《The Price of Everything》,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作者為佐治.梅遜大學經濟學教授兼史丹福胡佛學社的資深研究員,這是他第三本小說。羅拔士第一本《選擇》,寫以「比較成本法則」(Law of Comparative Cost)促進了國際貿易的李嘉圖(D. Ricardo, 1772-1823),其鬼魂回到人間,經歷了自由貿易帶來的經濟繁榮及保護主義令人民受苦的不同境況,其間穿插李嘉圖的理論,以說明「互通有無」、「互補短長」的貿易令各方受惠,是宣揚自由貿易佳作;本書書後附「索引」、資料來源,名詞闡釋及進一步閱讀書目,與一般小說迥異,然而,對經濟學特別是自由貿易有興趣者,提供了很大方便;第二本《看不見的心》,寫二名中學教師─經濟學教師和英文教師的工作和戀愛,而他們的「衝突」,從女主角羅拉教狄更斯及鍾情華茲華斯的詩歌,而男主角山姆為資本主義虔誠信徒視《華爾街日報》為聖經可見─山姆心目中的英雄正是羅拉眼中的罪人。小說從主角們對人生態度互異而他們的愛情最後建立於人性資本主義上,對此歷程作細膩的鋪陳,既有說服力又動人心弦。

  眾所周知,資本主義的陰暗面,通過狄更斯等英國工業革命時期小說家對現實生活的刻劃而打動人心,資本家的醜陋面貌因此深入民間。在憫天悲人的人道主義者眼中,工業家以超低工薪僱用女工和童工,資本家因而成為反面人物;可是,從另一角度看,如果沒有資本家冒險開拓海外市場、興辦工廠,工業革命固會胎死腹中,女工極可能終生守在空空如也的廚房,童工可能流落街頭,變成對社會完全沒貢獻的「壞人」,在提高女性的社會地位和使窮家子弟對經濟社會作出貢獻上,資本家功不可沒……。

  筆者特別要向經濟學教師推薦這本小說,因為山姆的教學方法極其生動、極富啟發性,雖然這是小說家的塑造,唯當中不少以現實生活和經濟現象誘使學生對經濟學發生興趣的例子,應該仿效!

羅拔士的經濟學小說.上

2008年12月1日星期一

林語堂 - 怎樣把英文學好

近年国内学英语风气甚盛 ,无论在中学,在大学,或在自修,多少莘莘学子都在用功夫,日求进益,我想据我个人的经验,谈谈这个中的关系。

四十年前我在德国,听过柏林大学教出来的操华语的德国人,听起来象在北京长大的,但他们都是成年以后才学的;同时我在上海所见到的留过学的中学英文教员,文法冼练极了,分析词句精透了,而说出英文,毫不地道。

有 人以为目标在了解阅读,不在口讲,这是把问题看错了,学习英文的目标,只在清顺自然四字而已。凡不以口语为基础的人,一定写不出平易自然,熟练地道的英 文。前英国首相丘吉尔可算英文大家,他有名的 句:We shall fight on the hills. We shall fight in the streets. We shall fight blood and sweat and tears。 这是多么矫健的句子!何尝有一个不是小学生所能用的字?又何尝有一字夸词浮句?中国人写英文,寻章摘句,多用深句,所以才学不好。例如对人十分佩服,你说 I admire him profoundly。便是古人做文章的做法,因为英美人士并不这样讲,用admire greatly才是自然,而用 I take off my hat to him.才是真正地道的英文。

你要明白英语言文一致,而骨子里是白话.愈平易自然愈好,愈少 粉饰藻丽语句愈好,愈近清顺口语愈好,愈能念出来顺口成章愈好。中国人写英文,能写到这个地步的就不多,你写出来,外国人念下去象外国人写,就不轻易,所 以难能可贵,就在这一点.中国人要写英文,必先淘汰古人"做文章"的观念,才能打稳正当的英文基础.因此我们必须以口语入手 ,才能把握个中窍门。

大 家要注重常用字及口语的用法;英文那个"有"字,当然有have,而口语却是 have got ( Have you got any money?) 老外这样说,我们只好这样写! Forget about it(算了)!也 是一种口语. You are telling me (我还得等你说)?也是一种口语. Not a chance (绝不会)也是一种口语。这四个单 字got, forget, tell, chance都是极平常的字,而运用在口语中,却是学好英文的最重要的部分!若是单求长字,生字,看起来文雅好 听的僻字,头一步便走错了.所以说善于灵活运用平常的字,是学习英文的不二法门。

张五常 - 我学英文的方法

(一)

十八年前我写了一篇题为《学英文的方法》的文章,被某英文老师见到,指我所言着着不依常规,不应捞过界,我不便发表。后来一些学子听到有该文的存在,多次要求发表,但文稿失去了,没有再写。

今天国内的学子再三要求,我想,不要管英文老师吧。为免被骂,题目加上一个「我」 字。不是说无师自通,而是说我学英文的方法是自己发明的。说是自己发明,其实是从一个中国人的看法而发明。文字上,中文与英文是完全两回事。欧西的文字起 于拉丁,是同宗,不能说是完全两回事。因此,炎黄子孙学英文的方法应该与欧西老外学英文的方法不同。当年我想出的学英文的方法,是集中于中文与英文的重要 的不同之处入手。

这里提出的是学写英文的方法,不是学讲英文的方法。自己的耳朵有问题,「讲」不足 以教也。这里要谈的也不是考英文的方法。后者同学们要拜国内的新东方为师。我认识新东方的老板,欣赏他对学子的贡献。然而,写、讲、考是三回不同的事,各 有各的学习佳法。这里要说的是中国人学写英文的方法,千万不要搞错。

学写,中文与英文有三处重要不同:字汇(vocabulary)、动词(verb)、造句(sentence structure)。让我在这三项上说说吧。记着,我的建议是从中、英的不同之处入手。


读书学字汇

英文难学主要是因为字汇难学。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英文的字汇多。以一个知识 分子常用的字而言,英文比中文多一至两倍,而翻译出来一个英文字大约译为两个中文字。中文是以单音字砌成的,以单字砌出变化,但很多英文字的单字是以字根 砌成的。中文用字根(金字旁、水字旁之类)不多。字汇多的表达能力比较强,比较容易达意,但学起来就远为困难了。

一九六七年我认识了夏理·庄逊,那位以文笔流畅而发表文章最多的经济学者。我问他:「夏理,怎样学好写英文呀?」他想也不想就回应:「学字汇,学字汇!」其它什么也不说。这是英语文章高手的经验之谈了。

中国人学英文字汇的第二个困难,是除了名词外,英文字一般没有毫无差别的中文对 译。例如,名词apple译作苹果是绝对的,但handsome、beautiful、pretty、gorgeous、neat等怎样译呢?这些都代表 着「好看」,英文的含意差别很大。我们往往要看上文下理才能肯定作者之意是什么。字汇多,无论形容词还是动词,英文看似是同义的字有微妙的差别,往往失之 毫厘,谬以千里。所以英文有Use the right word in the right place这句格言。是的,翻英、中字典而英译中,译出来的文章一般不知所谓。除了名词,英文字大都要靠意会的。

试举一个英文字汇的微妙差别的例子吧。二十多年前,我的一个读生物的外甥(今天是大名家了),写博士论文,其中两个实验的结果相近,但不肯定。他试用approximately、roughly等字来形容,都不称意。跑来问我这个舅父,我细读上文下理,建议用in the neighbourhood,恰当。

第三个学英文字汇的困难,一般来说,是懂得一个字的解法与懂得怎样用一个字,是两 回事。这与中文截然不同。中文字一般是懂得解就懂得用。英文是除了名词,懂一通常不懂二,而不懂得怎样用不算是懂。是的,你去考什么TOEFL、SAT、 GRE等试,英文字汇那部分考一百分,可能一句象样的英文也写不出来。

我学英文字汇的方法很简单,但要先假设你有香港英文中五毕业的水平,或TOEFL试可以考得五百八十分左右。方法如下:

(一)准备一本英文字典,一本英中字典。要平装,小的,轻的,但字要大,要有清楚的拼音注释。如果是精装的,翻阅太重,要把硬封面剪掉。这是因为你要翻查很多很多,翻得不够快或不舒畅你就不愿意多翻。

(二)找几本你有兴趣读的项目的书,要英文写得很好的。这选书十分重要,你要多问朋友或英文老师来协助你的选择。以每页大约五百字算(也要选字大的版本),要选两三本,加起来大约六百页。

(三)坐下来读书,一页一页地读下去,每个稍有不明的字要立刻查字典。千万不要以为一个字你惯见,以为是懂就不查。凡是稍有疑问的都要查,一丝不苟,直至你完全明白每一个字在一句之内的解法。不要骗自己。

(四)先查英语字典,清楚明白就不用查英中字典了。英中字典是英语字典不能尽释所疑才用的。

(五)千万不要在书页旁下注释。一个字查一次通常不会记得,再见该字时,稍有不明,要再查。稍有不明,同样的字出现一次查一次。一般来说,查三至五次可以记清楚而又学懂一个字。

(六)清楚明白了一句,你要朗声读出来。不查自明之句不朗读,只朗读查过字典的。这是为什么有好的拼音注释字典重要。

上述的学英文字汇的方法,是学字的解法时一起学怎样用。同字在不同句之内往往有不同的意会,所以千万不要在书页旁下注释。不要把字意固定下来,一个不完全明白的字出现一次查字典一次,直至该字再出现时你不用再查为止。

我自己的经验,是这种彻底以明白文字内容为准则的查字的学字汇方法,开始时每页有二十多个字要查,要用上个多小时才读完一页,但进境非常快。大约读了一百页,每页要查的字下降至五、六个,到了二百页,每页只要查三几个。大约四百页要查的字近于零,而六百页就毕业了。

依照上述的学英文字汇的方法,假若你的天赋与记忆力是中等的话,我的估计是四百个小时可以毕业。每天集中地读读查查两个小时,不要多。

记着,名词不论,学英文字汇不是学中文的译法,而是学英文本身的意会。主要是学一个字怎样用。懂得用一定懂得解,但懂得解通常不懂得用。这是中国人学英文的一个重点,算是一个关键了。


(二)

这里转谈中国人学英文动词与造句的方法,比较困难了。不是比较难学,而是比较不容 易说得够详尽清楚。数之不尽的书籍教英文怎样用动词与怎样造句,是教老外怎样学的。很多很好的书籍可以参考,尤其是牛顿大学与芝加哥大学的一些经典规范。 我特别喜欢的是E.P.White的一本名为《Elements of Style》的小书,三十多年前再三读之,获益良多。

我没有资格与这些专家的经典之作一比高下。虽然这些经典是教鬼子佬的,炎黄子孙也 应该读。我要说的是限于因为中、英截然不同,炎黄子孙学英文动词与造句有特别的困难,因而集中在两个不同文化的动词与造句的不同重点下笔。集中于重要的不 同点,主要是协助懂得或善于写中文的转写英文转得比较容易。


两个简化学动词

中文的动词,字的本身没有时间性。我们要以附加字——曾、将、了等——来表达过去或将来。英文动词,字的本身有时间性——如加-ed或go、went、gone等。但英文又加上「完成式」——perfect tense——变化多了,使一些书本说英文的动词时态(tense)有九个或十二个。太复杂了。

作为中国人,我学英文动词想出两个简化。其一是英文动词有过去,有现在,但没有将来。例如will与would、shall与should、may与might、can与could等,都是现在或过去,没有「将来」的。英语用动词是:现在说将来是现在,过去说将来是过去。

用英文动词,首先要决定的是说现在(present)、过去(past),还是 「无所谓,二者皆可」。现在就用现在式,过去就用过去式,二者皆可就任择其一,但凡是二者皆可的,选现在式是选了不变,选过去式也是选了不变,不可转来转 去。这是说,二者皆可的,选其一之后,要stay in one tense。这是作文章引言或结论时的最佳处理,通常选简单现在式较简单过去式优胜。

除了现在或过去,英文动词有三类时态:简单(simple)、继续(continuous)与完成(perfect)。愚见以为,中国人写英文不要花拳绣腿,卖弄技巧,动词以简单为妙。可用简单现在(simple present,如 I go)或简单过去(simple past,如 I went),用之可也。事实上,简单动态的文字最有力,虽然有时「继续」与「完成」等动态是非用不可的。

继续时态是指加-ing,浅而明,不需要说了。但完成时态(perfect tense)不容易。我处理完成时态(have、had、has等)是用第二个简化,那就是完成时态有时度(time dimension),而这是中文动词没有的。英文的简单时态是一剎那(one instant of time),过去是过去,现在是现在,没有一段时期的时度;继续时态也是一剎那——过去或现在继续的一剎那,也没有时度。I forget是现在忘记,I forgot是以前忘记,I am forgetting是正在忘记,I have forgotten是从以前到现在之间的时度中忘记了——不知何时忘记而现在还忘记。

「时度」是比较难解释的,而「完成时态」这称呼有点莫名其妙。不明白的读者要从one instant of time与over time这分别去想——后者有时度,或者记着凡有since这个字或有其意的句子都有时度。

教用英文动词的读物甚多,大都教得对。但当年我觉得动词很难学,书本帮不到多少忙。后来我想出的方法就是上述的两点:其一是决定是「过去」还是「现在」;其二是决定要不要表达时度——要不要给时间走一程。


句子从简短造起

中国的文字传统是没有标点的。那是近于没有句子了。我们今天读古文是后人把一个圈 一个圈加上去,把文字切断来读。这发展促成今天的中、英二文有不同的句子风格。用标点、分句、分段,中文没有英文那样讲究。很多中国人写英文,见到鬼佬那 样「讲究」,就学人家转来转去,总是有点不象样。作本科生时我写的英文也是转来转去的,后来决定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英文才开始象样。

重要的出发点是英文的长句是以短句串连起来的。英文学造句,首先要短句造得好。学 造短句,每句的字越少越好,动词用简单时态,几个字,毫无花巧地直写,清楚明白,就来一个句号。这样考英文试作文一定不及格,但我的英文是这样学来的。今 天,无论我的英文句子怎样长,其结构是以短句为基础,串连起来再加变化。有短句清楚直写的根底,串连起来也是清楚直写。没有花拳绣腿,有些人认为不到家, 但我没有意图做文豪,不敢在钢线上跳舞,但求清楚明白,逻辑井然,读来通顺,只此而已。

以短句串连成长句很多书有教,教得好。标点重要,书本教得好。动词的位置书本也教 得好。书本少教的是重要的字要放在句首或句末,尽可能不放在中间。分段的方法书本也教得好,少教的是一段的首句与尾句不应该太长,以短句起笔或收笔读来有 力量感。不是明显的短,是要有短的力度感受。

我说过了,不管是中文还是英文,文章要讲文气,而文气最容易是从背诵前贤的大作学得。作学生时我喜欢背诵圣经的《创世记》。兹录创世第一天的绝妙好文如下:

In the beginning God created the heaven and the earth. And the earth was without form, and void; and darkness was upon the face of the deep. And the Spirit of God moved upon the face of the waters. And God said, Let there be light: and there was light. And God saw the light, that it was good: and God divided the light from the darkness. And God called the light Day, and the darkness he called Night. And the evening and the morning were the first day.

读清楚了吗?文气如虹,都是短句,是直写,全用简单时态,and stay in one tense!这是最可取的英文基础了。

2008年11月30日星期日

迷債是複式CDS苦主雙倍中招



   銀行回購「迷債」事又現波折,這次是因為雷曼清盤人表示,按美國破產法,滙豐作為迷債信託人,無權終止迷債發行人所擁抵押品中的雷曼信貸掉期協議 (credit default swap, CDS);此舉令抵押品總值下跌,嚴重影響回購價。一般港人包括絕大部分迷債苦主,要明白這是什麼回事,大概也有困難,遑論知道可有什麼對策;筆者試解釋 一下技術層面問題,再談迷債作為一件金融產品的設計缺陷及與此相關的監管責任問題。

  迷債本身亦屬於一種信貸掉期協議,與上述迷債抵押品中包含的信貸掉期協議性質相同,故可說是一種包含CDS的複式CDS。

   CDS原本是一種有保險或對沖作用的金融產品。投資者甲買入一項風險資產X,如果認為風險太高,可額外向投資銀行乙買入一個全額CDS與之對沖:甲每月 向乙付一小額保費,若X的負面風險實現、價值下跌,則乙向甲提供賠償,償額剛好抵銷資產值的損失。不過,發展到後來,CDS成為一種獨立的金融產品,投資 者根本不必買X,便可買以X為「相關債券」(reference obligation)的CDS,這種CDS便成為純粹賭博,A和B只是就債務資產X會否發生違約拖欠(即所謂「信貸事件」)互賭而已。無論是具對沖作用 的CDS還是純粹作為賭博的CDS,在外國一直都是機構投資者的專用工具,從未有小投資者染指。幾年前,雷曼通過空殼公司在新加坡和香港上市零售給小投資 者的「迷債」,與上述一般賭博性CDS唯一不同處,就是A和B換了位置:小投資者(現時的「雷曼苦主」)答應,當X發生信貸事件之時,一次過賠出大額事先 付出的本金的一部分或全部給迷債發行者,藉以換取每月微小收益(略高於一般定期存款月息,便足以誘使小投資者入甕)。新、港兩地證監竟然批准這種金融工 具,由商業銀行及小投資公司零售給大量無知的非機構小投資者,無視金融產品售賣對象適合性問題(suitability issue,見十月九日本欄文章),已經是嚴重瀆職(gross negligence)。不過,傳出美國破產法可能阻止迷債信託人終止迷債抵押品中的CDS合約之後,顯示問題其實超出產品售賣適合性,而直指產品設計中 的一個缺陷。深入談此問題,須從雷曼迷債產品結構入手。

  迷債在香港是由雷曼屬下、開曼群島註冊的空殼公司太平國際金融有限公司 (PIFL)發行的,由滙豐美國當信託人保護小投資者利益。在新加坡,發行人則是一所名為 Minibond Ltd 的開曼群島註冊的空殼公司,信託人則是滙豐新加坡。這些空殼公司發迷債背後的商業模式很簡單,即集合從小投資者收取的大額本金,購入風險較高、息口回報亦 較定期存款高相當多的資產作迷債的「抵押品」,這些資產的入息,扣除營運成本和利潤之後,按月付給小投資者;若迷債合約中指定的「相關債券」不發生「信貸 事件」,無風無浪到了合約期滿,則空殼公司售出抵押品,所得現金作為本金歸還小投資者;若不意發生「信貸事件」,按迷債合約,空殼公司只須歸還給小投資者 一筆相當於與其本金等值的「相關債券」在「信貸事件」發生後的縮水市值!此時,空殼公司賭贏了,小投資者輸了。本來,願賭服輸,並無不妥,不過,迷債在證 監批准和銷售過程中的確有問題,「苦主」要求零售商(銀行及小投資公司)回購,才有現時各種擾擾攘攘的政治行為。但是,一要回購,便涉回購價格。在新加 坡,空殼公司 Minibond Ltd 雖是開曼群島註冊,卻完全受制於新加坡法律,小投資者既要贖回本金或一部分,信託人滙豐新加坡受壓,不能不直接要求空殼公司出售抵押品套現○註。問題是, 無論是香港還是新加坡的空殼公司,購入的資產,除了是一些與次按有關的按揭資產之外,還包括一些以雷曼兄弟作為交易對手的CDS!空殼公司為此付給雷曼的 CDS本金,現在因為雷曼倒閉而不能優先贖回,雷曼清盤人更指美國破產法不容滙豐新加坡終止這些CDS合約,讓 Minibond Ltd 取回部分本金。如此,空殼公司的抵押品無法估價,迷債回購價便無法決定(或只能任意估一個必然是很低的值)。

  問題是迷債本身既是一個 CDS,主要風險(本金損失)放在小投資者身上不特已,發行者購入的抵押品中,更含風險性質相同的CDS,那麼抵押品的質量便很差,不是迷債招售計劃書中 七類「相關債券」的三A評級所示的了。但招售計劃書中亦白紙黑字提及抵押品中包含此類CDS,而新、港兩地審批當局依然放行,准予在市面零售,其失責程度 就加倍重大了。

  註:見滙豐新加坡網上FAQ頁十一月二十五日有關 ''Minibond Notes'' 最新資料。

鄧亞萍:世界冠軍求學的“懸梁”歲月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overseas/2005-10/07/content_3589264.htm

2008年11月20日星期四

蒙民偉 - 金融海嘯的智商情商



 信興集團55周年紀念,蒙民偉在 儀式上向賓客介紹自己的營商經驗,十分精彩。他說:「信興集團在2008年迎來了創業55周年,更遇上了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嘯。在過去10年,每當集團慶祝 五年一次的周年紀念的時候,似乎一定會遇上一次經濟低迷,例如1998年慶祝45周年恰好遇上了97金融風暴波;2003年慶祝50周年遇上沙士肆虐。經 濟盛衰的周期似乎越來越短了。回首過去10年,我們所經歷的環境變化起伏,比創業之初的45年為多;幾乎可以肯定,這次金融海嘯的影響將會更廣更深。」在 大喜日子講劫難,這是更高的經驗昇華。

有五六十年歷史的企業,久經風暴考驗,能夠生存下來的可說是鳳毛麟角。因此,掌舵人一定要有自己的經營秘笈,無論遇到什麼環境,都不要被外界五光十色、繁榮的景氣或經濟大師的理論所迷惑。順大流不一定對。這一次世界金融海嘯就令許多香港的著名商人吃了大虧,有一些人甚至喪了生命。許多人都問蒙民偉:「你在金融海嘯風暴中有沒有損失?」蒙民偉說:「我不可能在金融海嘯中獨善其身,損失有一點,但是沒有大損失,我們的集團仍然可以繼續發展。」蒙民偉接着向賓客公開了他自己營商的秘訣,這是八字真言:「積穀防飢,量力而為」。

積穀防飢 量力而為

  他解釋說,做生意經常會遭遇到低潮,但是不要氣餒,不要失望,要有堅定的信念,看準了一個商品有機會擴大銷路,就要鍥而不捨,改良工藝和技術,提高產品質 量,心無旁鶩,一定會有回報。現在的經濟周期越來越短了,差不多三四年就是一次循環,在經濟低潮的時候,企業要渡過難關,並不容易。不要相信自己什麼變幻 可以看得通,可以預先判斷形勢怎麼發展。最關鍵最可靠就是積穀防飢,企業一定要有自己的準備金。不要過度發展和投資,以為永遠風平浪靜。在飢荒的時候,你手上還有糧食,就一定能夠打勝仗,因為對手都沒有糧餉了。在景氣的時候,銀行上門求你借款,你於是擴大投資,但風雲變幻,許多意外都是突然而來,亞洲金融 風暴、沙士、海嘯都是如此,想逃跑都不可能,許多長線的投資,往往衝亂了。如果沒積穀防飢的準備,就會措手不及。

忽略風險 蝕光老本

 筆者見過很多億萬富豪,他們願意談天說地,談他們的人生哲學、理想、傳奇經歷,樂於助人的故事。但是,想請他們談一談自己經商的秘訣,他們就搖手了,把話題岔得老遠,大概這些秘訣只嫡傳兒子。只有蒙民偉, 能夠慷慨地與大家分享經商的秘訣。這一種開誠佈公,與別人分享經商發達的胸襟,是令人欽佩的。我相信,他年紀已經非常大了,他想要把自己六七十年經歷過的 風險,應對之道傳給後一代。他這一代老人經歷過戰亂,見證過好景瞬刻化為烏有,這代人天生擁有中華民族居安思危的智慧。那些經歷太順利的年青人,以為世界永遠是美好的,相信不會出現風險,有錢的時候,拚命花掉,或者大舉投資擴張亦無顧慮,完全不留餘地。最近香港有一些政治人物,看見香港經濟稍為好一些,就要求政府派錢,出現了民粹主義的傾向。結果,庫房的錢派完了之後,當年立即來了金融海嘯,香港面對財赤巨大的困境。有些企業,擴張過度,面對訂單突然萎 縮、成本飛升的轉折,把老本都蝕光

 量力而為,看似容易,施行實在很難。在地產升值的年代,人人都說地產賺錢快,借銀行的錢加大槓桿力量,賺得更多;到了金融虛擬產品年代,資產升值更快,阿Q(累積期權合約)盛行。結果跟大流的人一網成擒。

 蒙民偉從 五年一次的風險中,知道更應量力而投資,循序漸進。小生意要變大生意,經營訣竅完全不同,競爭對手也不一樣,規模大了,各管理層次都需要人才,需要更高級 的管理技術,因若某一年生意好突然心血來潮而大舉擴張,管理能力、經驗、該行業的風險的掌握,都跟不上,缺乏循序漸進積累該行業的市場規律和管理經驗,缺 乏沉澱的歷程,一下子便感到力不從心。蒙民偉對於高利潤的生意不肯做,只肯扎扎實實經營自己掌握到利潤和風險的生意,他相信高利潤必然帶來高風險,或伴隨激烈的商業競爭,或者商品和業務的生命周期很短,很快就被新技術所淘汰。高風險的行業,都需要考慮自己的駕馭能力和承受風險的財力。

謙遜刻苦 抓緊方向

 所以,蒙民偉引 用清華大學校長的話說:「未來的世界,方向比努力重要;能力比知識重要;情商比智商重要」。世界經濟一體化,競爭激烈多了,情況變化更急劇了,更需要靈活 善變,我們對急劇變幻的世界的觸覺和定向,就是掌握方向;能力是我活用知識的決心;情商是自制力和逆境自強的能力。在變幻莫測的世代,這些話非常有啟發 性。正因如此,我們常常可看到一些學歷很高的人士從商,情況不明,膽子很大,下決心很快,博士經商,旁觀者心驚膽顫。因為他們不善於把大學學到的知識結合 實際,活學活用,轉化為能力;因為他們對於已經變化了的情況盲目樂觀,沒有抓住變化的方向,以為勤力奮鬥就可以成功;面對着虛擬經濟出現的巨大的槓桿效應 和資產的泡沫,欠缺自制能力,變得亢奮和信心十足,結果跌下了走勢陷阱

 犯錯誤的人,都是學歷非常高、自信心爆棚的人。反而,經歷過許多風波和挫折而最後成功的生意人,都是在最困難的上世紀五十年代經過磨練的、學歷比較低,他們在挫折困難中鍛煉得更加謙遜、更加不怕艱苦、充滿毅力和專注力。

 金融海嘯來了,一半是風險,一半是商機,借鑑蒙民偉的八字真言,你可能有不同的抉擇,有不同的思路,會在低潮中找到了黃金機會,找到了正確方向。

國壽10月保費增長放緩



中國人壽(2628) 公布最新的保險保費收入,今年首十個月,未經審核的累計原保險保費收入有二千六百四十八億元(人民幣,下同),較去年同期的一千七百零一億元,上升百分之 五十五點六七。不過,在全球金融市場劇烈波動的十月份,保費只增加一百六十二億元,較九月份增幅二百三十四元顯著放緩。國壽昨升上二十二元高位之後,收市 倒跌四角,報二十一元四角半。

單計十月份,國壽的保費收入有一百六十二億元,按年增長約四成一,顯示十月份的增長,較首九個月略為減慢。今年首九個月國壽的保費收入按年增長百分之五十六,有二千四百八十六億元。

首十個月增55%

國壽早前公布,一至九月的純利按年下跌百分之四十六點九一,至一百三十一億元,但第三季的純利就急跌百分之七十點一,至二十三點三九億元。

中國人壽首席投資官劉樂飛早前表示,金融海嘯對國壽沒有產生重要影響。手握超過一千億元現金的中國人壽投資狀況穩定,並有足夠的實力在目前複雜的經濟形勢下尋找投資目標,態度轉向積極。

中移動6成投資拓4G



內 地《新聞晚報》引述中國移動研究院院長黃小慶說,雖然國產3G標準TD-SCDMA還沒有正式商用,中國移動(0941)已經在被稱為4G標準的LTE方 面進行了長期準備,未來60%投資將投放於開發4G標準,希望明年底開始試行商用。同時,內地三大電訊商昨日公布10月份營運數據,上客量均見下跌。但摩 根士丹利再吹起「摩笛」,將中移動評級調高至「增持」,維持目標價80元。三大電訊商昨日沽壓甚重,中國移動昨日最多跌5.26%,低見63元;最後收報 65.5元,下跌1.5%(1元)。中國電信股價最多跌7.8%,低見2.46元;股價最後收報2.52元,下跌5.6%。中國聯通(0762)下跌 5.17%,收報8.61元。

三巨頭客量下跌

黃小慶表示,中國移動已經在被稱為4G標準的LTE方面進行了長期準備,將成為 對4G準備最為充分的營運商。他透露,未來60%的投資都將投放在LTE的演進。目前,中國移動已經向TD設備供應商提出明確要求,要求二期TD設備全部 支持向LTE的演進。根據中國移動部署,今年底前將展開 LTE 的概念證實試驗,明年初開始室內研究,冀明年底進入試商用階段。

大行睇好中聯通

中 移動昨日公布,10月份上客量淨增長719.4萬名用戶,較9月份的724.6萬名減少0.7%。截至今年10月底止,流動電話用戶總數為4.43309 億名。中國電信今年10月份的本地電話用戶人數減少109萬戶,為今年2月以來最大單月淨流失。中國聯通10月份新增GSM客戶121.9萬名,9月為 126.6萬名;上月本地用戶流失79.2萬名。

摩根士丹利昨日發表報告,將中移動評級由「與大市同步」調高至「增持」。該行認為,現時中 移動股價吸引,股價為2009年預測市盈率10倍,較亞洲同業平均值折讓20%,亦較聯通及中電信折讓38及52%。於未來6至12個月內,該行傾向選擇 中移動,主要是以市盈率計算估值便宜及有派息回報支持。中國聯通則是未來12至18個月的投資選擇,主要是在科技優勢上較中移動及中電信為佳。

2008年11月2日星期日

趁勢有智慧

投資戰場上,曹仁超是老將,羅家聰是新兵。
他們在去年次按風暴出現徵兆時都寫文叫人離場。
他們都在去年十月股市見底前成功套現,靜待下次機會。
他們都受父母影響,做事講風骨,賺錢有良心。
他們的評論都敢於與主流對著幹。

曹仁超
看他寫的《論戰》一書,對書中一段內容特別好奇。在「財富與快樂取得平衡」中的一段是這樣寫:「活到今天快六十了,凡事皆可淡然對 之……自己少年窮,造成 對財富渴求的性格。財富上可謂獲得良多,回首看看其他方面失去更多,例如至今我仍未能忘懷少年時喪父之痛,那是一生難忘的挫折感。」要更深入了解曹仁超, 想知道那來強大向前的驅動力,似乎得從「那一生難忘的挫折感」開始。這就不得不由他父親說起。
原來,曹仁超過著不一樣的童年。
曹仁超是上海寧波人,阿爺是村長。大陸變色後,五零年頭,父母帶著他一家三口避難來港。來港後,父親在一間股份公司工作,月入三百元。
阿爺頗富有,所以,有錢人的玩意父親都懂,唯一對賺錢沒甚興趣。父親本來的想法是來港避一避,遲些回上海。那兒有屋有樓,可以過從前一樣的生活。
父親帶母親去告羅士打大酒店食蛋糕,蛋糕每件6元,兩件蛋糕加可樂,30元找數。又去旋轉餐廳食西餐聽音樂。
怎料,這一避就再也回不去了。因父親擺脫不了太子爺心態,常常緬懷昔日上海的生活。後來,父親抑鬱飲酒。母親覺得飲酒是他唯一的嗜好,也就由得他。父親晚晚入睡前都飲半杯拔蘭地。就在曹仁超十三歲那一年,父親爆血管去世。
十三歲喪父,家庭失去經濟支柱,一家幾口就靠母親去工廠當女工支撑。親戚看扁他,都說他沒有了父親,做不成乞兒也會餓死。他對自己說:乞,不到他們的家門。餓死,不在港給人看見。還立誓要證明他們是看錯了。
親戚朋友沒有人伸出援手,活在孤立的世界。「突然覺得,全香港只有母親、我和弟弟幾個人。」他說。福無重至,禍不單行。父親剩下的錢財也給他「所謂」的朋友騙走,累他十三歲就要追債。
一家人過著今天不知明天事的生活。
本來,他一直以為自己屋企很窮,直至知道做拆船工人的外父,那時一個月人工七十元,養活七個子女。他才恍然大悟。從前父親三百元一個月並不窮。「為甚麼不面對現實,做好你份工,克勤克儉。我的童年就用不著那麼慘。」
於是,貧窮就成為曹仁超很大的賺錢推動力。但是,貧窮亦讓他有足夠的理由走岐路。他能夠把貧窮變成積極力量是母親的功勞。母親雖然目不識丁,但是給了他一生受用的教化。
在 七一、七二年間,在股票行工作的曹仁超遇上一個難得的機會。有人成立一間投資公司,請他做公司的CEO,月薪十萬,兼有一架平治和太子道一層樓。高薪厚 職原來幫人做money laundry。那時,未有法律規管不算違法,但母親極力反對他做這工作,還罵了他一頓,說:「揾錢要對得住天地良心。」而這句說話亦成為他日後做人的原 則。

平常一天
曹仁超每天慣常早上十時上班晚上十時下班,除了必要應酬,他都蝸在公司辦公室裡。
他會大概花四至六小時瀏覽全世界的資料,在繁雜的資訊中找出有用的情報。當在電腦上看見別人的分析有些真知灼見,他已經可以開心一天。
去年三月Countrywide破產,他就察覺到有問題。推論下去擔心有金融風暴,十月就寫文叫大家離場。問他為甚麼要保留30%股票?他說一來feel the pain,二來是一個保險。他一提出警報就給人罵大淡友。
人家說他的分析評論準確。他卻說他對人性的了解多於對經濟的了解。
他平常兩個多小時就可以寫好一篇「投資者日記」專欄的文章。「寫很快,思考就需要很多時間。」
問他每天這樣不辛苦嗎?他說,「別人以為我很辛苦,我就覺得玩得很累。遊戲12小時,累了就回家。」
遊戲室
他的辦公室就是他的遊戲室,在那裡他每天都在玩戰爭遊戲。股市對他來說是不折不扣的戰場。「股市是一個很殘酷的戰場,我知道,當我贏的時候,很多人輸錢給我。」他笑著說,「我就是打war game賺來過億身家。」
問他現時他幾富有?他隨口數算起來。「不計物業,手上的股票和現金過億。去年,賣剩三千萬股票,今年輸了,賬面虧損一千七百萬。」
今 次金融海嘯可以說是一場全球大戰,他說他是得益者。「過億身家,輸了二千萬,還有八千多萬在手。別人五億輸去三億,之前你比我大五倍,現在距離拉近了。 但是我沒有輸掉勇氣,下次隨時八千萬變二億。」作為一個經嚴格考驗的老將,他靈活運用前美國國務卿基辛格的「第二擊的力量理論」。
一場仗誰贏誰輸,關鍵是誰有最後攻擊的能力。所謂市淡守不住,市好壓不住。見到飛機大炮,最好馬上尋找掩護,等轟炸完才走出來再戰。他說,這是「老鼠行動」。
曹仁超在去年十月次按風暴徵兆出現時沽出七成手頭股票套現,就是為下次進攻做準備。
問他那麼何時是進攻時機呢?他說,「總有一日會跌完。我不知何時跌完,但是我很有耐性等待。我82年等到84年,先至下令進攻。89年馬上進攻。而97年就等到03年才進攻。現在我已經變成了一個很有耐性的觀察者。」
甚麼才是進攻的徵兆?他就說出Bottom up和Top down的概念,「如果個底是一萬三千點,上番去。下一次落番嚟沒有低過13000,可以入市。如果低過13000,就可以去休息。」
超級戰記
一生人中,他在股票市場上打過大小不同的仗,他覺得愈年輕時愈刺激,雖然相對輸贏銀碼很少。有兩場戰役對他影響深遠,不單衝激他的投資理念,亦改變了他的股評寫法。兩場戰役都發生在七十年代。一場發生在七一年,另一場在七四年。
第一場戰役最刺激,當年中國加入聯合國,他用二十萬買孖展,三個月下來,二十萬變二萬。他很興奮,覺得理論對了,輸也輸得很開心,還要慶祝,完全不識驚。
另一場戰役,避過七三年股災七四年執平貨,他選中和記,結果手上五十萬元,變成十萬。(領悟到永遠買不到個底,反而上的時候追都不怕)那時已結婚,他輸了股票又給投資公司遣散,衝激非常大。
他痛定思痛,一再反省。第一次錯誤在哪裡?「理論對了,Timing錯嘛!」「他們看錯市,你才對,但你已經死了。」
人生只可以犯兩個錯誤,他發誓絕對不容許犯第三次錯誤。直到今時今日仍然做到當年對自己的承諾。
經歷兩次戰役之前,他覺得自己跟一般股評人一樣,自以為很了不起,甚至可以左右大局。七四年可以說是一個分界線,前後兩次錯誤令他有新領悟,學曉在錯誤中學習,他覺得:「個人醒咗,成熟咗。」從此以後的股評也不一樣。


遺憾
離開辦公室,曹仁超的生活比普通人還要普通。工作之餘,沒有甚麼享受,只有星期天上午和家人上茶樓飲茶。他的太太形容他是天下第一大悶蛋。
曹 仁超每天拚命工作賺錢,一對女兒不覺已經長大了。他覺得這麼多年最遺憾的是,在她們的成長過程中,沒有盡做父親的責任。「女兒是我太太一手帶大。我經常 說一些自以為是的人生道理,選擇職業應以興趣為主。交朋結友,若是吸毒、同性戀、爛賭爛飲的不能接受。她們也有聽進去。」
有一天,大女兒想讀 醫科找他商量,曹仁超問她為甚麼想做醫生?她說一來威風二來賺錢。再問她如果放假病人有急病,醫院要她回去,她會回去嗎?她說不會。曹 仁超提醒她選自己沒有興趣的職業是不會快樂的。問她為甚麼不選建築?她說建築師「霉」。後來她依照興趣選讀建築。現在她已經是建築師,而且做了七年。她跟 曹仁超說,做建築師賺不到錢但快樂。小女兒也隨興趣選擇職業,讀地質學,正考取專業牌照。
退休
曹仁超從來沒有想過會有這樣的財富,對他來說,這是一個意外。
他現在有三個願望。第一,想幫「農家女助學金」獨立運作。第二,希望以阿爺的名義在家鄉設立一間圖書館或者診所。藉以告訴村民,當年批鬥他們是錯的。他們不是無良資本家,資本家是有良心的。第三就是想為香港做些事情。
他會把財產分三份,三分一為善,三分一留給下一代,三分一完成自己對太太的承諾。他二十年前答應太太退休的事,終於可以實現。
打從明年開始,曹仁超打算退休,逐漸淡出《信報》,減寫「投資者日記」。
不過,他依然會對投資賺錢樂此不疲。他說,「對錢的渴求,因為內心恐懼,到現在也覺得窮。原來,童年覺得窮,以後就算掙到很多錢也不會覺得富有的。」

羅家聰
現 在人氣得很的羅家聰,四年前,還是寂寂無名。自從在《信報》寫分析評論文章之後,慢慢發展出個人的寫作風格。憑著堅實的底子用心用力去寫的分析評論,令 他聲名鵲起,寫稿和訪問的邀約接踵而來。令他開竅有四個人,依時序排列,分別是在中學時帶他去樂文書店的同學;引導他數學上的興趣的中二數學老師;PhD 的導師以及在交通銀行給他很大自由度的前上司黎健生。不過,他的故事應該由他的父親說起。
羅家聰,在何文田邨長大,父親是一個公務員,母親是學校 校役,都已經退休了。「父親從小教我用計算機,引發我對數學的興趣,雖然他的數學並不突出,但當我 在學校學2個位數,他就教我3個位數,令我經常走前一步。」他在陳瑞琪中學預科時讀純數學,曾參加奧林匹克數學比賽,當時在100至200間中學中排名 10幾位。
喜歡數學的他,也喜歡辯論。找立場定位和搜集論據支持的鍛練為日後進修奠下結實的底子。老師見他好辯,認為他比較適合社會科學。他聽取 老師意見並考入港大 報讀Social Science。當時Social Science有六個學系,他原本希望選修政治及社會學,但按分數選科,有兩科成績,分別是C和D級,連經濟科也只取得C級成績,最後只好選擇了 Public and Social Administration,一個較少理論較多香港內容又是Applied-Oriented的課程。「攞D,算幾混將。不過,我必需強調我讀書並不 懶,只是礙於自己讀理科出身,不諳兜兜轉轉的去論證一個觀點的寫作方法和考試技巧。」最後,由於他在大學一年級選科時掉以輕心,只選讀了一科比較容易的數 學科,結果夠不上資格主修統計學。
投資第一堂課
大學畢業遇上九八年金融風暴,他決定留在大學繼續學業。港大經濟學系收他做碩士生。打從那 時開始,他邊讀書邊工作。他在港大協助以前老師John Burns 做研究,差不多是四分三全職,一做四年,直至02年讀完城市大學博士課程。「那時月入2萬元,當時大學生起薪點只有七千元左右。」
就在城大讀博士 學位時,羅家聰學識了投資很重要的一課。他以幾十萬元在跌市回升的第一個升浪入市,買股票買基金,怎料升勢還未確定又再次回落,給綁住了。 害得他整天留意價位,心情不好連帶妨礙了日常工作。後來,有小部份股票止蝕沽出,但大部份股票「坐艇」坐到回升。雖然最後都賺了,但是當時真的影響身心健 康。
羅家聰做夢估不到他在城大寫研究博士論文題材會在日後寫評論文章時大派用場。問他:「博士畢業論文題材是什麼?」他說:「當時,論文寫的是貨 幣政策如何影 響經濟,傳統上講的是monetary channel。我所講的是credit channel,即是貨幣政策抽緊對企業的影響,企業資金成本出現問題,導致破產,就是現在大家談論的問題。其實貝南奇(現任美國聯邦儲備局主席)是這方 面的專家,他的強項並非大蕭條。他在80年代開始已建立這方面的model,解釋當中現象,我將之消化成為自己的model,然後成篇。」

工作第一堂課
完 成博士論文後開始找工作,正好遇上政府招聘合約政務官。羅家聰先後去過經濟分析及方便營商處和统計處當研究分析員。他在經濟分析及方便營商處上班後才發 現要做的工作很不稱心。「要做的那些報告十分低能,統計處出數後再交EAD左堆右砌,然後發出,只著重數字準確性,對數字背後的東西是否有錯, modeling 和regression dummy十分馬虎。高級官員對經濟一竅不通。」追問他:「理論上,部門提出的經濟分析對政策决定應該有很大影響?」他有點動氣的回答:「可以說影響不 大,政府的手法向來是『由上而下』,當時董特首和其智囊有一些想法,便會吩咐下屬找一些數據支持。經濟顧問認為經濟如何,便會找data去支持,統計處處 長甚至有權更改GDP的數字。」
他在經濟分析及方便營商處時月薪28,000元,到他去统計處人工減了一成,只有26,000元,而本來 15%的約滿酬金縮減至10%,原來政府作為資方要付的5%強積金在約滿酬金裡扣減。而且,合約政務官沒有機會轉長俸公務員,晉升的空間又很小。不過,最 令他耿耿於懷的是不能發揮所長。「所受待遇並不公平,可以說,秘書也瞧不起你。」「兩個部門情况也一樣嗎?」「政策局充滿辦公室政治,部門的情況雖然較輕 微,但工作人員的態度可以十分散漫,要動員下面的人做事十分困難。合約政務官其實是怪胎,可以說,權責不對等,合約員工一方面要supervise下面的 同事,又要滿足上司要求,否則飯碗不保。」2003年跟政府合約滿了就離開,從此,他想在政府工作的心也冷了一截。
數學第一堂課
在那段期 間,大概他最開心的還是可以在中文大學讀Master of Science,主修數學。「也許我最初就應該讀數學,這樣做可能是為彌補遺憾。」「何以會對數學那麽著迷?」「計數是很過癮的,有時一條數要計好多天, 最後計到滿足感很大,Formula很有美感。」
羅家聰想如果一早在大學讀理科,大抵現在可能已在學術界寫他的學術文章了。但是往往世事難料,當 有機會的時候又難以把握。澳門大學曾經請他做助理教授,但 是人工偏低(30,000元)又沒有提供宿舍,澳門當時通脹高樓價又不斷攀升,他只好放棄機會。離開EAD剛好是沙士之後,經濟雖然已經復甦,但勞動市場 仍未復元。沒有工作的八個月,他每逢周五都到便利店買報紙,全日看報紙搵工。「當時感到徬徨嗎?」「由徬徨變成沮喪,市場根本沒有空缺。擁有PhD找工作 更加困難,市場都不需要這樣的學歷。即使我現在的工作也不需要我這樣的學歷,但在學術界發展,這樣的學歷又未足夠,基本上要求top university 的 PhD,要有published paper。於是變成兩頭不到岸。」
本來,他還是一心希望在大學教書做研究。不過, 印象中無論港大、城大都瞧不起「土炮」,美國回來的最吃香,澳洲的已經差一皮。作為「土炮」的他也有點不是 味兒。況且,那時的大學每年都在削減預算10%,也沒有太多全職的空缺。等呀等,他察覺經濟開始復甦,看見身邊的人薪津不斷增加又有花紅。他想自己可能做 政府和學校工作太久,不知道外面的花紅可以如此豐厚。他反問自己為何要留下,何不向外闖天下。「於是轉念向商界發展?」「當時已感覺政府和學校做研究工作 的不成氣候,經常曝光的學者都不是真正做研究工作,真正做研究的都不會留在香港,香港凝聚力不足夠,沒有人了解研究工作。」

商界第一堂課
雖 然金融是香港的龍頭行業,羅家聰覺得可以做相關研究工作的選擇並不太多。隨後,05年5月他得到交通銀行一份聘書,雖然條件未算十分理想,但總算入了這 一行。不禁好奇問他,「人生迂迴,感覺如何?」「好似波子機四圍碌,像施永青說創業也是被逼的,當時讀PhD 都是逼出來,很多問題都要自己解決,失業時被逼要找其他工作,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人成長了自然明白社會有很多限制,但都希望保持自己的風骨。失業的時 候令我領悟人生的無力感,人生在世難免要有若干的妥協。」又要由零開始了。
羅家聰初時的工作為交行前綫人員分析財資市塲市況,主要是息口和外匯。 但他入職時連聯儲局的工作,有多少隻外幣也不知道。不過憑他紮實的知識框架和觀察 力,用不著半年時間,已經了解市場的運作。他覺得最重要是理解市場背後更深層次的事物。「象牙塔的人不懂市況,他們的理論不足以解釋市況,他們只接受自己 的一套理論是不足夠,相反市場中人卻缺乏理論支持。我看到理論和市場之間有一個niche,市場上像我這類的人不多,可以利用文章解構市況。外匯利率可以 講的有限,於是進一步涉獵其他,諸如經濟、政策、以至金磚四國。上司給我很大的自由度,包括為報章撰稿,只叮囑我提及人民幣時小心點,避免觸動市場。」
就 是他的上司給了他很大的自由度,三年間,由分析員變成了首席經濟及策略師。06年10月,恆指18300點到3、4萬點的大升市周期,他沒有入市。他 說,他在這一行,想完整觀察一個周期。06年底,他見到大牛市,但未知次按會那麽嚴重,不過就察覺到樓市有問題。07年中,他確認這個想法。當8月10日 見到亞洲貨幣首次拆倉兌日元,他恐怕會有大風暴。9 月尾10月初,他知道「大鑊」,寫文叫人沽貨離塲,什麼也不好沾手。10月30日個市見底,他已經和太太在歐洲旅行。自此,他的分析評論更加受人追捧。

人生第一堂課
現 在,羅家聰每天七時起床,準時早上八時回到辦公室。閱報、看Bloomberg和開早會。通常要花兩小時閱報,然後找資料和寫稿。下午收市後有時間便開 會,另外上、下午都有傳媒訪問。正常情況下,羅家聰七時後下班,每天大約工作十一個小時。「這樣的生活不覺得枯燥嗎?」「我覺得自已算是幸運的人,可以做 自已喜歡的工作,這裡工作的自由度較大,我要做什麼也可以,如果我只是一名外匯分析員就不會開心。你喜歡自己的工作就不會有返工放工的界線,整個人都會樂 在其中。我以前讀PhD的時候,連發夢都是那些數學程式。」
現在,他周末也可能要出席講座。有重要事情發生時,媒體有要求,他就連晚上在家的幾小 時也寫稿去了。忙得他有感而發的說,「我的工作比較忙,可能是冷落了 太太一點。」好在,他不好夜生活就愛蝸在家裡。他對物質沒有什麽特別要求,一套西服穿上三年。現在只嫌住的地方小了點,600百呎,放書的地方也不夠。他 笑說,「現在住佐敦,對面是殘破的舊樓。」問他,「你是慨嘆生不逢時抑或是大展拳腳好機會?」他說,「人生80歲,起碼見兩次這些的大風浪。機遇一定有, 只是我不肯定自己可以把握多少。」未來一年個市會可能見底,但他不會在接近低位入市買股票買基金,事關不知道個市會牛皮幾耐。「Take risk,No return。我唔制。」他又情願相信滯後指標(失業率)見頂是可靠的入市訊號,「這時入市心會舒服些、身體健康會好些

2008年10月31日星期五

2008年10月30日星期四

2008年10月28日星期二

中人壽 2008 年第三季度報告

2008年10月28日 08:33:00 a.m. HKT, XFNA
中壽第3季純利倒退七成
香港 (XFN-ASIA) - 中國人壽(2628.HK)截至9月底止, 第3季按中國會計準則編制未經審計純利急跌70.1%, 至23.39億人民幣。 中壽第3季投資收益大幅下降,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錄得虧損2.40億人民幣, 對比去年同期溢利46.86億人民幣, 第3季匯兌虧損2,800萬人民幣。 期內投資收益下降43.5%, 至111.24億人民幣。 核心業務方面, 首季已賺保費收入656.94億人民幣, 增長81.5%。 ql/kl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1027/LTN20081027760_C.pdf

2008年10月27日星期一

呢個仲唔係羅家聰

羅兄對宏觀經濟既分析真讓人配服.林森池今次真係睇錯市,而且入市仲有可以改善既地方.
Other Ref: http://lo-ka.blogspot.com/2008/02/blog-post_27.html
Other Ref2: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jB_dZXTf2CBrt2ZZmsg51JPqfeUGf0bd1242bPMMYEqwVnvkLnoWHFbrPfaPwp7__R_ZB4luq4o4pz_4FMxWa_zBB6GMH5DE-ELK7kA4I2TBqy0ibhfySJA9KTgxP-fhqCov1qYxveBA49/s1600-h/P41001.1.jpg

記念3



仲有幾多日跌呀? 日日跌一千,十日後大家可以免費任取愛股喇!!!
今次跌市完全響EXPECTATION 以外.......本人自問HOLD股好有耐性,就算如斯暴跌都未動搖過任何一股....但買野就欠了點耐性喇. 要改要改!

2008年10月24日星期五

記念2

你見過匯豐一日跌咁多未?? 我就未喇!!

2008年10月17日星期五

2008年10月10日星期五

記念1



I've bought in several stock in this extremely volatile week.

The portfolio is shown here:
0005 @ $110.2 - One of the world safest bank, still survives in Financial Tsunami
0941 @ $105.97 - The largest China telecom company, even in the world.
2628 @ $28.02 - The largest insurance company in China.
1398 @ $3.68 - The largest bank in China.
0023 @ $22.9 - The largest asian-capital bank in hongkong. With even 7% dividen.
0289 @ $11.74 - buy-in for long time. But earning from office renting will drop.


2008年10月9日星期四

蝕突!

林少陽真係講得無錯, 賺錢既時候要冷靜同小心D~ 隨時係下一年會蝕突!!!!

2008年10月8日星期三

平保馬明哲:投資富通過程嚴謹兼理性,籲員工緊守崗位共度難關

   平安保險(02318)董事長馬明哲日前去信各員工,就國慶假期間公司連串的新聞進行解畫,指出投資富通花費數月時間深入研究評估,決策過程嚴謹理性, 同時希望員工團結一致、緊守崗位,共度難關。  投資富通,令平保經歷了上市以來最大危機。總結這次經驗教訓,馬明哲指出︰「雖然公司花費數月時間做了深 入研究和審慎評估,決策程序是合規的、嚴謹的、理性的。但是此次遇上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風暴,卻是我們始料不及的,說明我們對全球金融市場風險的認識還不 夠,還需要進一步深化。」  馬明哲的解釋,說明了公司只是「不幸」。但回顧中國人壽(02628)的海外投資策略,明顯較審慎,國壽首席投資執行官劉樂 飛於8月份的業績發布會上說,公司首宗海外投資,是經過兩年多的研究才落實。雖是小試牛刀只動用2﹒6億美元(約20﹒28億港元)認購VISA新股,但 上半年沽出一半股份,已收回成本,而VISA的股價從未潛水。  平保於去年11月斥資18﹒1億歐元購入富通4﹒18%股份,是內地保險公司最大筆的海 外投資,至今年3月再增持至4﹒99%股份,並為公司帶來入股富通投資的門券,染指環球資產管理業務。  當時已有內地保險公司高層人士分析,美國次按風 暴仍未見底,歐洲同業隨時被牽連,暗示平保過早入市。平保總經理張子欣於3月份接受訪問時,被問及業界關注的「黑洞」問題時,還明確回答︰「呢間肯定無! 因為專業機構都認為富通的撥備已經足夠,股東亦放心。」  據了解,過去一年多以來,不少歐美大型金融機構主動接觸國壽要求入股或合作,惟管理層認為時機 未合。正如劉樂飛在記者會上所言,公司認為,去年及今年上半年,資產價格仍然偏高,因此對海外投資,保持慎重。  平保這次付上157億元人民幣的減值撇 帳,又失去了進軍環球資產管理業務的機會,最重要是令投資者信心受創。  平保管理層在本周一晚進行的投資者電話會議上,向基金經理和分析員強調,公司將 回歸傳統,「更集中精力、重點發展內地的金融業務」。匯豐證券引述管理層稱,為加強業務發展,除了向平安人壽注資200億元人民幣外,還將向平保財險和平 保養老保險,分別注資10億元和5億元人民幣。《香港經濟日報》

 
DOCUMENT ID: 200810099209221
Highlight keyword(s) and click to start search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2008年10月7日星期二

我國推進電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 嚴防電信重組和新一輪網絡建設啓動時出現重複建設

本報北京10月6日訊記者胡紅軍報道: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6日對重組後的3個基礎電信運營商下發通知,要求從10月1日起,大力推進電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嚴防電信重組和新一輪網絡建設啓動時出現重複建設。

重組後的電信運營商包括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籌備組。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務院國資委將從處罰和業績考核中確保這一通知有效實施。

通知具體要求包括:第一,已有鐵塔、杆路必須開放共享,不具備共享條件的應採取技術改造、擴建等方式進行共享。已有鐵塔、杆路的擁有方在接到共享申請後,應在10個工作日內回複,不能共享的應說明具體原因。禁止在已有鐵塔同地點新建鐵塔,禁止在已有杆路同路由新建杆路。確因特殊原因需在同地點、同路由新建鐵塔、杆路的,應經過省協調機構同意。

第二,擬新建鐵塔、杆路的基礎電信企業必須告知其他基礎電信企業,其他基礎電信企業應在10個工作日內提出可提供已有設施共享或開展聯合建設的需求,實施共享或共建。其他基礎電信企業未提出共建需求的,3年內不得在同地點、同路由新建。

第三,新建其他基站設施(包括基站的鐵塔等支撐設施、天面、機房、室內分佈系統、基站專用的傳輸線路、電源等其他配套設施)和傳輸線路(包括管道、杆路、光纜)具備條件的應聯合建設;已有基站設施和傳輸線路具備條件的應向其他基礎電信企業開放共享。

第四,基礎電信企業租用第三方站址、機房等各種設施,不得簽訂排他性協議以阻止其他基礎電信企業的進入,已簽訂的應立即糾正。

據介紹,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務院國資委或授權省區市通信管理部門對違反以上原則的行為進行嚴肅處理,根據情節嚴重程度可建議其上級單位對相關責任人進行處分,因此被撤、免職人員,3年內不得任用。

同時,對基礎電信企業新建基站設施、傳輸線路的共建情況以及已有基站設施、傳輸線路的共享情況實施監督考核。由國務院國資委逐步建立考核目標,將考核目標完成情況納入業績考核體系。

2008年10月2日星期四

財經演員!


不過佢既日誌可留為記念~

2008年9月29日星期一

於無覆蓋地點可轉用中移動聯通變相共享中移動網絡



【明 報記者曾明明報道】中國移動(0941)一直引以自豪的「全天候」網絡覆蓋的競爭優勢,或於個多月後消失。內地《經濟觀察報》引述接近工業和信息化部人士 透露,工信部近日已決定推出「單向網間攜號漫遊」的不對稱監管政策,讓聯通(0762)客戶在網絡無法覆蓋的地方,可轉為使用中移動(0941)網絡,預 料計劃最快可於11 月開始實施,讓聯通擁有與中移動同等的網絡覆蓋能力。該報續稱,除聯通外,中電信(0728)亦覬覦中移動的網絡資源,現正遊說國資委,要求以提供中電信 的地下光纖傳輸網作為代價,換取與中移動共享移動網絡站址。受消息影響,中移動股價昨日再跌3.6%至75 元,聯通及中電信則分別跌1.4% 及5.6% , 至11.24 元及3.06 元。

廣東移動職員:為人作嫁衣裳對於單向網間漫遊政策,一名廣東移動人士感慨說: 「如果這個政策開始實施,中移動只有眼看着自己辛苦培養起來的網絡給別人作嫁衣了。」內地《關於深化電信體制改革的通告》提及不對稱監管措施時,早已明言 「鼓勵移動通信運營商相互開放網間漫遊業務,漫遊結算等價格由政府制定。」而根據報道,是次實施的為單向網間漫遊,即聯通客戶在網絡無法覆蓋時,可使用中 移動的網絡通話,其間毋須更改號碼,中移動必須向聯通開放網絡。

但在沒有中移動網絡覆蓋的地方,則不可使用聯通的網絡。報道指,政策已獲得工信部首肯,最快將於11 月份出台,但目前仍未下發相關文件。

有內地分析員估計,聯通基站數目不到20萬個,而中移動的基站則逾30 萬個,可見聯通的網絡覆蓋能力遠遜於中移動,同時令中移動在農村等偏遠地區擁有絕對優勢。開放網絡後,聯通只需支付漫遊費,而不用投資建網,便可擁有與中移動同等,甚至更佳的網絡覆蓋能力。

政策最快11 月出台

有外資分析員認為,現時評論政策影響仍言之過早,需要視乎當局公布的網間漫遊收費水平。他相信,若聯通網絡質素沒有改善,在政策幫助下亦不會大幅刺激上客量,主要幫助在於提升對現有客戶的服務質素。

他表示,是項政策的象徵意義較大,由於政府一直沒有明確表示對不對稱監管的態度,若當局根據國際水平釐訂漫遊費,則重組目的應為提升服務水平,但如要求中移動收取較低的漫遊費,則是「劫富濟貧」之舉,將影響中移動的建網意欲,及投資者利益。

2008年9月25日星期四

中人壽獲准拓農村小額保險



內地保監會昨宣布,批准中人壽(2628)開展農村小額人身保險試點,試點地區為山西、黑龍江、江西、河南、湖北、廣西、四川、甘肅及青海共9個省區的縣以下鄉鎮及行政村。消息公布後,中國人壽昨升2.45%,收市報29.3元。

保監會表示,中國人壽應在試點過程中擴大試點地區保險覆蓋面,探索可成功複製推廣的農村小額人身保險發展經驗及模式,不斷總結,加大創新,為農村地區居民提供廉價、便捷的保險服務。而內地保監會原則上同意中人壽先以9款產品作開展試點。

國資委決策曝光 中移動母公司500億貼聯通



內 地電訊業重組,三分天下,中移動(941)除要肩負發展國產3G的重任外,未來發展業務時,亦要面對非對稱管制的諸多掣肘。現在就連聯通(762)「平」 售CDMA資產,母公司中國移動集團亦要為聯通「埋單」,提供五百億元人民幣補助,令人擔心中移動未來的優勢漸失,政策風險更已成中移動股價的絆腳石。

中移動向對手提供補貼的消息昨日曝光,其股價昨日更一度跌至八十點一元,收報八十點三五元,跌一點七五元,拖累恒指跌近四十六點。

強調與上市公司無關

中移動發言人表示,中移動母公司一貫將支援深化電信體制改革視為自己的責任。她又說:「母公司幾個月前已做好準備,調撥數百億元支援電訊業重組。」但她強調母公司調撥數百億元支持重組的資金,與上市公司無關。

分析員指出,一向以來無論國企如何賺錢,派多少股息,國企的母公司均沒有向國資委上繳,故國資委早前發出指引,要國企母公司須上繳中央,早已預期中移動集 團亦要向中央上繳,只不過不知何時落實以及繳交的金額而已。他又指出,實際上,中移動集團只是把已收到的股息上繳中央,中央如何處置,與上市公司及股東無 關。而且中電信(728)、聯通或中移動的最終大股東均為國資委,今次只是把左袋的錢放入右袋。

國資委其實毋須交代如何使用上繳的資金,只不過有關消息突然在市場泄露,令人感到有點錯愕,有歐資分析員說:「要送錢給對手與自己競爭,相信全世界可能只有中國才會出現。」

國資委去年底便聯同財政部發出一份《中央企業國有資本收益收取管理辦法》的通知,指示國企控股公司要按純利上繳最多百分之五或十,電訊企業控股股東上繳比例為百分之五。

中移動日賺 三億

內地消息指出,中移動財力雄厚,以中期純利達五百四十八億元人民幣計,每日平均便可賺三億元,在扶助弱勢企業的大前提下,國資委決定由中移動集團撥出五百 億元人民幣予聯通,作為平賣CDMA資產予中電信的補貼。其實有關部門在中電信收購CDMA網絡時,若收購代價過高,會削弱中電信的競爭力,故才作出有關 安排,中電信可支付較少的代價,而又能為聯通提供更多的資源建網,盡早打破中移動一網獨大的失衡格局。

消息人士指出,內地傳媒所指的中移動集團以網間結算名義撥五百億元人民幣予聯通,並不確實,因網間結算只會在上市公司層面進行,若屬於網間結算,即由上市公司「埋單」,故這種安排的可能性極低。

中移動要斥巨資補貼競爭對手,該消息已在中移動工作會議上通報,雖然有關的補貼實際上是國資委的錢,但不少中移動員工對有關安排仍憤憤不平,認為絕不公道,相信亦是這個緣故令補貼事件最終曝光。


股鍊師: 其實俾錢聯通的目的只不過是舒緩因平賣C網俾中電信的財政壓力,倒頭來要新電信和新聯通與中移動分庭抗禮,就要靠她們本身如何縮短新資產的磨合期並發揮出協同效應. 不過,要達到此目標, 削弱中移動的競爭力才是最致命. 雖然話說500億只是中移亞媽出, 但中移好可能須要多付利息給母公司以減少TD建網的負擔. (做股東咪有So!) 若果加利息, 中移又少左Reserved Capital 去鞏固已有的基礎.

不過最另人擔心係國資委仲有無極傾斜的政策出台!!!!

2008年9月23日星期二

攜號轉網並非救命稻草


最新消息顯示,運營商將在天津和深圳試行除TD號段外的號碼攜號轉網試驗。此舉意味著電信市場將開始實行不對稱管制,以推動國內電信業形成均衡的格局。

但攜號轉網真能讓幾家運營商間的實力趨於平衡嗎?恐怕有點難度。有消息人士透露,攜號轉網分為單向和雙向。所謂單向,是指只允許中國移動的用戶轉向其他運營商的網絡。考慮到其他運營商的價格的確要便宜,短期內中國移動的部分品牌會遭到一定影響,而影響應集中體現在預付費“神州行”品牌上。不過有數據顯示,僅今年上半年,占中國移動用戶數不到1/5的全球通用戶,卻創造了移動業務總量的近1/3。由於服務全面,全球通用戶的忠誠度遠高于其他品牌,其轉網的幾率很低,所以中國移動的壓力應該會減輕不少。

如果是雙向轉網呢?中國移動大可趁著其他運營商內部整合之際通過降價贏得價格優勢,吸引對手的用戶轉到自己的網絡中。

無怪乎有分析人士指出,重組後中國移動2至3年間的優勢仍將明顯,不對稱管制對改善市場格局難起作用。而試驗階段的攜號轉網,似乎也不是打破壟斷的救命稻草

2008年9月19日星期五

2008年9月17日星期三

恆指三萬五?!




未輸!!

巨浪當前! 請冷靜, 重看基本因數有冇變先? 中移動仲係賺緊錢, 人壽仲係4成幾Market share, 又賺錢, 仲年年加派息, 做乜要沽?!

941: RMB 2006@1.546 -> 2007@2.002 -> 2008@1.177 (half year) x2 = Full Year 3.54

2628: RMB 2005@0.005 -> 2006@0.14 -> 2007@0.472

未輸

主唱:側田
作曲:雷頌德
填詞:甄健強
編曲:雷頌德
二胡:陳軍
監製:雷頌德

歌詞

@請不必囂張 舖張 得戚得這麼誇張
用自大偽造力量 擊我不倒只得輕傷
多囂張 舖張 得戚得這麼誇張
賣弄著極大陣像 想我消失並未自量

危機 就用實力面對
我已摒棄恐懼 怎麼打擊未聽見我說歸去
捱打 但是未墮下去
哪怕我已很累 偏可支撐下去
甚麼 你要我被擊退
你要我被粉碎 你要我永久安靜地沉睡
或者 你暗裡害怕誰
要控制在手裡 你要痛擊我未允許

Repeat @

難關 就像在練狀態
暗箭教我長大 幾傷方可練到我這個境界
何解 願望實在極怪
你要看我崩壞 方可得到愉快
越苦 發覺我越會捱
我有強韌心態 這世界未必一局定成敗
儘管 要我行在斷崖
刺痛投入我懷 我有抗體你未了解

請不必囂張 舖張 請不必囂張 舖張
請不必囂張 舖張 請不必囂張 舖張

儘管 要我行在斷崖
刺痛投入我懷 我有抗體你未了解

Repeat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qhQldFBIJ4

長楂的時機


今日都於領會到跌市的威力....我既身家已經無左25%.....溝得太快係今次的原因....
1.) 每當人人都話會"撈"貨,其實個市係未跌完...
2.) 當周街股神,又有少年股神出黎,又邊個邊個話乜乜股會升...其實係出貨之時
3.) 長楂要揀時機 (at least expected P/E below 11x~8x)

雖然做左大閘蟹...但係要有D氣魄,鍛鍊自己EQ,唔好俾人震出去,風暴好快會過去的!

never give up! 此終楂住有實力既公司!

2008年9月15日星期一

雷曼破產觸發華爾街大風暴

美國金融業在周日經歷了三十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最震撼的一夜:華爾街五大投資銀行之一的雷曼兄弟賣盤失敗,宣布申請破產保護;另一大行美林證券則迅速宣布,同意讓美國銀行以五百億美元收購;全球最大保險公司美國國際集團(AIG)則據報計劃向聯儲局緊急借款四百億美元。華爾街人士普遍認同,美國金融業將出現「板塊移動」。

僅涉母公司

  雷曼在上周五至周日頻密跟各大潛在買家商討賣盤,但在美國政府堅拒協助下,美國銀行和巴克萊相繼拒絕提出收購,雷曼被迫在昨天依照美國《破產法》第十一章,申請破產保護令,一間擁有逾百年歷史的金融巨擘便從此消失。

  雷曼是全球金融危機中規模最大的受害銀行,亦是繼Drexel Burnham Lambert在一九九○年因垃圾債券市場崩潰而申請破產後美國最大間倒閉銀行。

  雷曼的破產保護令只涉及母公司,並不包括旗下證券交易業務及Neuberger Berman資產管理等部門,這些業務繼續運作,但預期雷曼將變賣有關部門。

  截至今年八月份,雷曼僅以三百億美元資金支撑六千億美元資產,意味資產價格下跌百分之五,便足以令公司一文不值。由於雷曼持有大量按揭證券,故投資者認為這情況甚有可能發生。

美銀收購美林

  各界揣測雷曼倒閉的後遺症之際,周日黃昏又突然傳出,美銀已與被預料將步雷曼後塵的美林證券達成收購協議。美銀和美林不久證實,美銀同意以股換股方式收購美林,作價五百億美元。美銀及美林董事局已通過方案。收購價相當於每股二十九美元,較美林上周五收市價多出百分之七十。

  美林行政總裁塞恩已盡力拯救公司,但分析估計,塞恩是眼看大勢已去,遂決定在美林仍可提出要求之時出售,以免日後被迫接受任何方案。

   連同在三月賤賣給摩根大通的貝爾斯登,年初時的華爾街五大行在不足半年間,只剩下兩間能繼續獨立營運。其中最易看得見的變動,就是各金融集團影響力的此 消彼長。能夠在華爾街呼風喚雨的大行只剩下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各自收購了大行的摩通和美銀則乘勢而起,在金融界更舉足輕重。同樣影響力下降的還有AIG、 房貸美和房利美。

  「華爾街黑色星期日」另一深遠影響,就是美國金融業營運模式將會大變。美國金融業過去幾年的贏家均靠地產貸款按揭和持有由債務作抵押的資產來獲取巨額盈利,但這些公司現在紛紛損手。而低槓桿比率和減少風險承擔的趨勢將更明顯■

相關新聞刊第四至七頁

「華爾街黑色星期日」

(1)雷曼尋找買家失敗告終,宣布申請破產。

(2)美林同意美銀的500億美元收購方案(3)AIG情況危機,正急忙研究挽救市場信心的方案,其中據報包括向聯儲局尋求400億美元短期資金。

(4)三大金融集團出事,重塑美國金融業版圖。

(5)聯儲局再度推出放寬借貸的措施;十間大行成立700億美元基金,以防再有大行倒閉;多國央行向市場注資。

(6)衍生工具市場受考驗,信貸違約掉期(CDS)預料將成觸發新一輪金融風暴的重災區。

(7)環球股市急挫,道指下跌300點;金價上升及油價下跌。

人行突減息 近四年來首次

中國人民銀行昨天突然公布,下調貸款基準利率,其中一年期貸款利率減零點二七個百分點,並調整部分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一至兩個百分點,是二○○四年十月二十九日開始加息以來首次減息。市場人士指出,是次減息出乎市場預計之外,相信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因為雷曼申請破產而作出的反應。

提早推出穩定市場

  美國金融業風雨飄搖,擁有一百五十八年歷史的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宣告破產,美林被美國銀行收購,而且也有其他大型金融機構出現財政問題,市場相信,人民銀行是為穩定市場而提早推出減息措施。

  瑞信中國研究部主管陳昌華指出,是次中國減息,除了本身經濟數據差強人意之外,也是回應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對市場的衝擊有關。不過,他強調,中國的經濟和金融系統相對封閉,美國的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主要是間接,相信中國受的影響不會太大。

  他認為,是次只降低存款利率,沒有下調存款利率令中國銀行的息差收窄,相信消息對內地銀行股影響負面,對其他行業較正面。

  內地較大的息差對中國銀行業的經營利好,相信是次減息政策也說明,內地銀行業的利好環境將一去不復返,相信中資銀行股的估值將進一步被下調。

  他相信,儘管政策對中國股市的影響正面,但相信A股要走出低谷,仍需要等待H股和外圍回穩,才有可能。

  陳昌華表示,是次減息也將為中國未來的減息周期揭開序幕,從是次較大幅度減短期貸款,大型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維持不變也可以說明,中央認為通脹仍屬隱憂。

  在中國八月份通脹顯著回落至百分之四點八後,有中國經濟分析師已指出,中國有更多的空間放鬆宏調政策,但鮮有中國經濟分析師預計中國會減息。數據公布後,分析師普遍預計中國將有更多空間使用貨幣政策,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但相信利率將維持平穩。

減存款準備金率

  中國通脹數據在二月份曾升至百分之八點七的高峰,創一九九七年以來的新高,其後通脹拾級而下,跌至八月份的百分之四點九。

   中國國際金融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表示,人行突然減息是對於外部環境惡化的擔憂,尤其是上周末美國金融市場動盪升級,雷曼、美林兩大投資銀行申請破 產或被收購,促使中國政府認為外部環境惡化超過預期;同時也是對於中國經濟增速下滑過快,以及樓價下跌帶來風險的擔心。中國央行利率與存款準備金率「雙 降」,具體時間早於市場預料。

  不過,他認為,減息作用不可過分高估。銀行面對樓價下跌和經濟放緩已加強風險控制,對於房地產相關貸款趨 於謹慎,因此利率的下調對房地產市場推動有限。以美國為例,過去一年聯儲局多次大幅減息,也未改變樓價下跌的趨勢,而中國房價泡沫程度較美國更大,所以不 必高估政策效用。

  內地未來貨幣政策還有繼續放鬆的空間,尤其是存款準備金率有進一步下調空間,減息的空間取決於通脹走勢,如果目前美國惡化的局勢,使美元貶值並重新推動大宗商品價格,則將推高中國通脹制約減息空間。

  中國人民銀行昨天在網站上公布,從九月十六日起,下調一年期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零點二七個百分點,其他期限檔次貸款基準利率按照短期多調、長期少調的原則作相應調整;存款基準利率則保持不變【表】。

  從九月二十五日起,除工商銀行(1398)、農業銀行、中國銀行(3988)、建設銀行(939)、交通銀行(3328)、郵政儲蓄銀行暫不下調外,其他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下調一個百分點,汶川地震重災區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下調兩個百分點。

  人民銀行的公布解釋,上述措施是為了貫徹中央、國務院對下半年經濟工作的部署,解決當前經濟運行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落實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結構優化的原則,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持續發展■

2008年9月10日星期三

It's Over買中移動


小弟有待驗證Tony既睇法~~ Let see!

I am not wrong,I am early



我 從事過不少行業,在加拿大做證券分析員的幾年時間,是我特別回味的一頁。一九九○年我在一間獨立證券公司工作,公司業務集中證券買賣,專注賺取佣金,不涉 及投資銀行業務,因此分析員可暢所欲言。當時我入行不久,沒有資格做整個行業的分析工作,美其名負責Special Situations,實際是負責其他同事不會做分析的公司。因此,我所分析的公司非常「立雜」,令我「一炮而紅」的,是分析經營殯儀館的盧雲集團 (Loewen Group)。

盧雲在加拿大西岸起家,不停收購殯儀館,猶如一部不會停止的機器,闖入美國市場,業務規模以幾何數字倍升,股價跟隨盈利急升,成為股市奇葩。盧雲主席Ray Loewen的名字在傳媒中無處不在,股市中人跟紅頂白,把他捧至天高,故事完美。

在加拿大任職分析員的最大樂趣,是公司要求分析員著重分析的「深度」,而非「廣度」;這也是我對財經演員「逢股必懂」絕技嘆為觀止的原因。當年我分析的公司,數目只有五至六間,對它們都有一定掌握。

我 從最基本做起,訪問殯儀館負責人,了解大集團收購殯儀館,究竟是一回什麼事情,「協同效應」究竟怎樣產生?盧雲故事的賣點是:收購家族式經營的殯儀館後, 立即進行一連串企業化改革,例如加入專業管理、現代營銷手法、中央採購和處理等。換句話說,開源方面是二加二等於五,節流方面是二加二等於三。盧雲不停收 購,公司賬目複雜至無法理解,分析員只好照單全收他提供的資料。

他的經營模式不是獨有,有一個詞語去形容不斷併購同業的做 法,叫「整合者」(Consolidator)。「整合者」選擇的行業必定具備的特徵,是龍頭企業佔的市場份額不高,業內大多是散兵游勇,表面上適合「整 合者」去一統天下。它曾出現於八十年代北美洲的廢物處理、錄影帶租賃等行業,初期氣勢如虹,可是最後無以為繼,甚至破產收場。行不通的原因,是所謂「協同 效應」根本不存在,愈併購愈出現問題,一加一只等於二,甚至更差。投資者最初以為上市公司盈利持續每年增長三成,三十倍的市盈率不貴,但當增長速度稍有差 池,便立即離棄,股價崩潰。

我訪問過多間殯儀館的負責人,發現殯儀業是一個無法整合的行業。在北美,殯儀業是一種社區服務,殯儀館以家族式 經營,一代傳一代,賣點不是「平靚正」,而是關懷。殯儀館負責人低調地參與社區服務,便是殯儀業的營銷活動。殯儀館的生意來源大部分來自本區,而國籍、宗 教、文化、習俗等因素非常重要。簡單說,殯儀業不可能以「曲奇餅」式去倒模出來。有收看過美國電視劇《六尺風雲》(Six Feet Under)的讀者,應該記得主角的殯儀館也曾考慮把祖業出售予「整合者」的橋段。

我發現盧雲的收購手法令不少家族式經營的殯儀館負責人感不滿。盧雲收購後,必定提高收費, 一九九○年美國殯儀服務的平均消費高達八千美元(去年是六千美元),引起消費者團體不滿;不少團體自組廉價殯儀服務,跟大集團抗衡。

計完數後,我充滿信心,寫了一份詳盡分析報告,建議客戶沽售盧雲的股票。報告發表後,引起市場爭議;盧雲先生寫了一封信給我,警告我說話要小心,保留法律追究權利云云。我心想他真的控告我,我就立即成名,但他最後沒有控告我。

盧 雲股價沒有因我的報告下跌,反而不停升,升至我成為行內笑柄。報告發表後一兩年,我仍堅持自己的分析,除了一小撮殯儀業人士視我為英雄(多次邀請我在殯儀 業會議上發言),分析員行家和客戶則視我為傻瓜。後來我回流香港,沒有跟進盧雲。到了一九九九年,我收到一位加拿大朋友的來信,他告訴我盧雲終於爆煲,宣 布破產。報章報導這宗新聞,也提起過許多年前有一位分析員曾作出盧雲爆煲的預言。

事實證明我沒有看錯,但時間上早了九年。假如客戶當日接納我的分析沽空盧雲,他們必定比盧雲先行破產。這故事教訓我,時間性是分析的重要一環,分析正確但時間不對也等於錯。

自盧雲一役,我不再相信併購後的「協同效應」,但不敢不信一個基本上行不通的併購模式,可令公司股價在一段時間(甚至是一段長時間)升至停不了。投資的時候不要糾纏對與錯,最重要的是在對的時候做對的事情。

蔡東豪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港交所上市委員會副主席。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6運營商重組後發3張3G牌照

我國四次電信體制改革

我國四次電信體制改革



根據三部委發布的《通告》,改革重組將與發放第三代移動通信即3G牌照相結合。由此,我國第四次電信體制改革啟動。

郵電分家我國電信體制改革始於“中國聯通”。承擔“打破壟斷”的使命,1994年中國聯通成立。由此,原郵電部獨家壟斷國內電信市場的局面開始改變。中國聯通進入移動通信市場後,郵電部門大幅降低了入網費和資費。雖然“雙寡頭”競爭使基本電信服務市場效率得到改進,但電信市場有效競爭並未形成。當時中國聯通的資產只有中國電信的1/260,1998年其營業額僅為中國電信的1/112。

電信移動分離旺盛的電信需求造就了“中國電信”的驕人業績,但同時也形成巨大的社會成本:昂貴的初裝費和長途費、漫長的等待、員工服務態度的惡劣……因此,1998年開始實現政企分開、郵電分設,重組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成立中國移動,原先龐大的“中國電信”被切開。

電信南北分拆2001年至2002年,以打破固定電信領域的壟斷為重點,已經被剝離了移動等業務的“中國電信”又被實施南北分拆,2002年5月新的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掛牌。華北地區(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東北地區(遼寧、吉林、黑龍江)和河南、山東共1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電信公司歸屬中國電信北方部分;其餘歸屬中國電信南方部分。

北方部分和中國網絡通信有限公司、吉通通信有限責任公司重組為中國網通信集團公司;南方部分保留“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名稱,繼續擁有“中國電信”的名稱和無形資產。逐漸形成中國電信、中國網通、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衞通、中國鐵通六家基礎電信企業競爭格局。

從完全壟斷到引入競爭,從政企合一到政企分開,從兩個競爭主體到多個競爭主體,我國電信業走過了一條“在發展中改革,在改革中發展”的道路。

2008年9月4日星期四

中保監:壽險商謀整體上市

中保監:壽險商謀整體上市

  【本報訊】內地《保險法》修訂進行得如火如荼,中國保監會主席吳定富指,下一步會對償付能力未符標準的公司採取行動,而民營企業由於經營較困難,必然被淘汰。

吳定富:民企經營困難 必被淘汰

  吳定富接受《上海證券報》訪問時表示,保險業發展的新階段,市場改革仍集中於完善公司治理。他透露,中國人壽保險集團、中國人保集團等公司,在考慮積極創造條件,進行集團整體改制上市,這對於抵抗風險、持續發展和整合資源都有好處。

  中國財險(02328)董事長吳焰早前說,母公司考慮整體上市。中國人壽(02628)方面則表示,母公司方面沒有披露過整體上市的消息。

  吳定富表示,歡迎戰略投資者入股保險公司。而償付能力未達標的壽險公司,可以通過兼併達至退出市場;財險公司則可以通過兼併或直接退出市場。他說,保險公司的業務發展到一定規模,要補充資本金,經營較困難的民營企業,下一步兼併、重組、退出市場是必然的。

  中保監並歡迎銀行入股保險公司,因可促進市場發展;但壽險的費率市場化,由於市場發展尚未成熟,要慎重處理。中保監還將調控投資連結保險產品的發展,包括提高償付能力要求,或者限制資金使用。

王建宙:青年人是中移動新業務的主流

王建宙:青年人是中移動新業務的主流

本報訊(韓冬)8月27日,中移動公布中期業績報表顯示,中移動上半年淨利潤高達548.49億元人民幣,日淨賺3億,成為新的“亞洲最賺錢公司”。

9月3日,在2008 ITU亞洲會議(ITU TELECOM ASIA 2008)上,中國移動總裁王建宙為來自亞洲各國的電信行業代表詮釋了中國移動的市場成功經驗。

王建宙認為:青少年一代是網絡的最熱衷的使用者,也是新業務的巨大的推動力。中國移動為青少年用戶提供了專門的品牌和專門的服務,短信、彩信是他們最常使用的業務。一些新業務,例如音樂下載、即時通信、博客等都在快速地推廣。一首好的歌曲可以在幾個月內下載超過1000萬次。今天,中國移動無綫數據業務收入已超過總收入的25%。

據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移動今年上半年用戶總數達4.15億戶,新增用戶4525萬戶,每月淨增用戶超過750萬戶。增值業務收入達529億元,同比增長26.4%,占營運收入比例達27%。中移動利潤激增主要緣於用戶快速增加以及增值業務收入水平的提高。

中國電信業重組

2008年8月25日星期一

又要開工

中国人寿半年报
http://www.sse.com.cn/sseportal/cs/zhs/scfw/gg/ssgs/2008-08-26/601628_2008_z.pdf

核心業務升24%全遭投資減值抵銷 國壽半年賺158億倒退32%



內 地壽險龍頭中國人壽(02628)昨派發成績表,受到金融資產大幅減值拖累,全數抵銷核心業務增長,上半年純利158.38 億元人民幣(下同),較去年同期的232.89 億元,倒退32%,但遠勝市場預期。每股盈利降至0.56 元,不派股息。董事長楊超坦言,資本市場大幅下調給投資帶來巨大壓力,下半年仍不見明朗,加上同業競爭加劇等因素,將對保險業務發展和投資收益構成影響。

本報記者郭文翰

美 國次按及信貸危機爆發,觸發環球及內地股市上半年大幅調整。國壽業績報告顯示,上半年淨投資收入錄得253.02 億元,按年增長5.1%,主要受惠於固定收益類產品收益增長帶動。然而,已實現金融資產收益淨額,則由去年同期的22.62 億元,大幅減少67.2%至7.42億元。

金融資產盈轉虧蝕64 億

另一方面,集團持有的金融資產,按市價入帳更由賺 108.42 億元,盈轉虧蝕64.95億元。有關因素拖累集團淨投資收益率由3.36%,下跌至2.99%。總投資收益率亦由5.19%,急跌至2.31%。楊超於業 績報告中指出,面對利率上升及信貸緊縮的情況下,集團期內已調整投資策略,降低股票投資比重,同時加大固定收益類產品比重。

截至今年6 月底止,股權型投資佔投資資產比重, 由去年底的22.95% , 減少至13.28%。其中,基金總額由697.69 億降至443.8 億元,比重由8.21%減至5.2%。股票亦由1253.49 億或14.74%,下調至687.47 億及8.05%。同時,債權型投資及定期存款比重, 分別由52.13% 及19.83% , 提高至58.57% 及20.97% , 總額為5005.51 億及1792.44 億元。

核心業務方面,上半年總保費及保單管理費收入,由637.53 億元,增長24.36%至792.85 億元。已實現淨保費及保單管理費收入,亦同比增長24.2%至787.37 億元,主要受惠於保險業務保持快速增長。保險業務支出及其他費用,按年增長8.04%至831.03 億元。其中,保險給付和賠付較去年同期增長20.46%,至508.24 億元

市場份額42.8%續領先

報告又稱,按照內地保監會公布的數據,國壽上半年的市場份額為42.8%,較去年底上升3.1 個百分點,繼續維持內地壽險市場的領先地位。

楊 超表示,年初至今國際及內地經濟形勢複雜多變,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以及潛在風險明顯增加。期內,內地遭遇嚴重冰雪天氣和特大地震災害,使得公司的經營環 境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經營發展也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業績報告顯示,截至6 月底止,國壽就地震事故立案並賠付3054 件個案,已付賠款項為4257.91 萬元,理賠件數的結案率為74.63%。

2008年8月20日星期三

中移動首7月上客5235萬



【商報專訊】內地電訊業三巨頭公布7月份營運數據。中移動(941)7月份上客量710.5萬,較6月份的755萬放緩5.89%,為今年單月份上量客第二低。7月底總用戶為4.21694億,首七個月累積淨增5235.5萬,月均增長747.9萬。

中電信固網再失客60萬

至於中電信(728),7月份本地電話用戶再流失60萬,較6月份的58萬略有增加,但流失數字為今年第二低。同期寬帶用戶新增81萬,上客量較6月份的 89萬放緩,仍屬今年第二高。今年7月底,中電信本地電話用戶總數為2.1429億,首7個月共流失604萬。寬帶用戶總數為4076萬,首7個月累積共 增加511萬。

聯通(762)7月份新增GSM客戶減少至95.2萬,6月為107.4萬,總用戶1.286億;CDMA上客更錄負增長41.3萬,6月份則新增1.6 萬,總用戶降至4275.6萬。首7個月GSM用戶累計淨增長為798.7萬,而CDMA用戶累計淨增長為82.9萬。

2008年8月11日星期一

國壽推出新款萬能險





  本報訊 實習記者代螢報道 8月10日,國壽雲南分公司在昆推出其新款萬能型產品——國壽瑞祥終身壽險。

  據瞭解,該款萬能險在全國28個中心城市同步銷售,雲南就僅在昆明銷售。與目前市場上的同類產品相比,國壽瑞祥終身壽險最突出的特點是能夠為客戶提供更加靈活、全面的長期保障與理財方案。

   在保險期間內,該產品客戶可根據對風險保障的需求變換保險金額,根據自身不同階段擁有資金的情況自主決定交納保費的時間和金額,還可部分領取個人賬戶內 的資金。“相當于在保險公司建立了一個既能提供風險保障,又可以隨時存取的個人賬戶,充分滿足了客戶自由支配個人財富的需求。”國壽雲南省分公司的相關負 責人說。

  記者瞭解到,該產品在初始費用扣除上,充分體現了收費低廉的優勢,同時客戶如果連續交費三年,從第四年度起,公司將額外分配當期應交年保險費的2%,作為持續交費特別獎勵,交費越長,獎勵越多。

  另外,國壽還為該產品設計了三款專屬附加險,客戶可隨時選擇附加國壽安康重大疾病提前給付保險 (A、B)、附加安泰意外傷害保險,獲得31種大病保障及高額意外傷害人身保障。

  長期投資、穩定回報是該產品的另一個重要特點。其在確保提供風險保障基礎上,向客戶承諾2.5%的個人賬戶年保底收益率。每月結息、月月滾利的結算方式可以為客戶創造更多的投資回報,有效保障客戶獲得長期穩定的投資收益。

2008年7月31日星期四

中移TD 第2 期建網涉28 城市



《第一財經日報》引述中移動集團高層表示,在10 個城市開始TD-SCDMA(內地3G)試商用後,TD 第2 期建網方案近日已獲工業和信息化部批准,預料建網規模為28 個城市,投資額超過300 億元(人民幣‧下同),公司已與電訊設備商展開全面溝通。

同時,《每日經濟新聞》亦引述手機廠商消息,指中移動首批4 萬部的TD 數字電視手機招標結果已公布,中標廠商均是國產手機廠商。其中新郵通獲得2.4 萬台份額,中興通訊(0763)獲得8000 台份額,宇龍酷派獲得5000 台份額,聯想(0992)獲得3000 台份額。

中移動集團技術部總經理周建明透露,是次集採的4 萬部TD手機以中低端為主,主要提供給奧運志願者等使用,其中價格介乎1000 至2000 元的低端產品佔採購總量的60%,而2000 至3000元的中端產品佔27.5%,4000 元以上的佔12%。

國壽集團與海南戰略合作



 【本報駐海南記者李學山報道】中國人壽(2628)控股股東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與海南省政府30日在海口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旨在推進中國人壽與海南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以及省內支柱產業、骨幹企業進行資本保險業務領域、金融領域等方面的合作。

  根據協議,雙方擬在基礎設施、石油天然氣、海洋資源及通訊等多方面積極推進省內大型重點項目建設;參與地方性金融機構與其他大型企業的改制上市、重組整 合、兼併收購,推進其股權多元化與法人治理結構的完善;共同發展海南省人身保險、健康保險、團體意外保險、財產保險、財富管理等業務以及雙方在其他領域的 合作。人壽資產將與海南控股就一級土地開發、產業基金設計及設立、項目股權合作、存量資產整合、債權投資合作等領域進行更具體的合作。

2008年7月23日星期三

走自己的路 堅持不賣連動債保單



「扣 除投資型商品,中壽在傳統保單新契約保費可排上第四名!」中國人壽副總蔡松青23日強調,中壽不賣連動債投資型保單,且看見次貸風暴會影響國內投資人行 為,決定在第二季趁早推出利變壽險等保單,果然抓住更多的保戶,使得第二季中壽新契約保費衝上121.9億元,較第一季大幅成長79%,6月單月新契約保 費更擠上第五名。

在保單銷售上,中壽與其他本國壽險公司不太一樣,從92年就堅持走分紅保單、傳統養老儲蓄險等,儘管其他公司大賣連動債保 單搶新契約排名,中壽不為所動。今年首季連動債保單大賣,投資型新契約保費占所有新契約保費65%,中壽仍只賣定期定額基金型投資型保單,使其投資型新契 約保費排名第19名,所有新契約保費則排第9名。

蔡松青指出,到了今年第二季末,投資人行為開始變化,尤其是銀行端出現許多連動債投資糾 紛,投資人紛紛從連動債投資中退出,轉向傳統型壽險保單,投資型保單的新契約占率更從65%降到55%左右,6月單月更降到32%左右,蔡松青認為,第三 季應會延績6月的情況,即僅能占3成左右。

中壽在第二季推出宣告利率3.65%左右的利變壽險,在銀行通路搶占市場,成功吸取不少躉繳的資 金,讓利變壽險新契約保費占率拉高到35%,此外利變年金的部分也占三分之一,至於分紅保單,在中壽強調獲利穩定,且實際分紅金額高出預期分紅金額 28%,每年都比前一年分得多,所以新契約保費占率也從去年9%提高到11%,維持市場第一名。

2008年7月22日星期二

內銀混業開閘中行民生進軍保險

國壽熱推美滿人生年金保險(分紅型)



近期,中國人壽在銀行保險市場推出國內第一款即交即領型年金保險產品—國壽美滿人生年金保險(分紅型)。由於該產品設計新穎,功能獨特,預期收益回報率穩定,受到市場廣泛歡迎。

國 壽美滿人生年金保險這一新產品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穩健理財、長久關愛。該款產品設計為期繳業務,保險責任包括生存年金、滿期保險金和身故保險金。從投 保到75歲每年都有穩定的年金收益,關愛年金如涓涓長流,使您贏得長久關愛。二是即投即返、提前獲益。生存年金有別于市場上的同類產品,保單生效後就開始 領取年金,利益提前收穫,即刻享受。三是靈活理財,繳費輕鬆。客戶可根據自身情況任選三、五、十年繳費期,且允許保單借款,從而實現資金靈活安排。四是滿 期返還、豐厚回報。滿期金一次給付,保證高質量晚年生活;每年分享豐厚的分紅回報,可有效抵禦通貨膨脹;同時,身故保障金是基本保額乘以交費年度的1.

1倍。

業 內人士指出,國壽美滿人生年金保險作為國內首款即交即領型年金保險產品,產品本身有多個特點:一是開創了保險理財規劃全新的“現交現領”模式。即客戶在交 納首期保險金、保單生效的同時即可領取首年年金。這一方式改變了以往年金保險領取晚,領取期長的情況。客戶可以自保單生效時就開始領取年金直至投保人年滿 七十四周歲,領取期限長達數十年。二是交費靈活,將返還金額與交費年限掛鈎。美滿人生產品提供三年、五年以及十年等不同的繳費期限供投保人選擇,並將每期 返還金額與交費年限掛鈎,交費次數越多,返還金額越大。三是保證收益較高。關愛年金可以按如下金額領取:3年期交每年領取基本保險金額的3%;5年期交每 年領取基本保險金額的5%;10年期交每年領取基本保險金額的10%。四是這一產品的保障功能較強。身故保險金基本保險金額×身故時的交費年度數 ×1.1。五是75周歲可領取滿期保險金。滿期保險金基本保險金額×交費期間(年數)。

2008年7月20日星期日

TRAC - 簡單設定 Web-based 項目管理工具

之前設置了Subversion + Apache, 今次就講下Trac的設定方法

1.) apt-get -y install trac libapache2-mod-python
2.) mkdir -p /home/trac/uclinux_port (e.g. can give any TRAC project folder)
3.) trac-admin /home/trac/uclinux_port initenv

之後trac-admin 要設定項目資訊, 最重要是設定subversion路徑 (/home/svn/repository/uclinux_port). 其他略過即可.
4.) chown www-data:www-data -R /home/trac/uclinux_port # <== 修改權限
5.) tracd -d --port=8081 /home/trac/uclinux_port # <== '8081' 為Trac port number, 並於
http://youdomain:8081/ 存取 Trac 首頁

Bingo!!!